时间: 2025-05-02 05: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00:19
答太常靳博士见赠一绝
张九龄
上苑春先入,中园花尽开。
唯馀幽径草,尚待日光催。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在上苑,春天的气息已经先行到来,而中园的花朵则已经凋零。只剩下静谧小径上的青草,仍在等待阳光的照耀。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少逸,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作以清新、淡雅著称,题材广泛,尤其擅长写景抒怀。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春天的到来有关。作为一名仕人,张九龄在春天的季节里,观察到大自然的变化,借此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开头两句“上苑春先入,中园花尽开”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的不同阶段。先是春天的气息在上苑中悄然降临,接着转到中园,花朵却已然凋零,这种变化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最后两句“唯馀幽径草,尚待日光催”则带有一丝希望与期待的意味。在幽静的小径旁,尽管草木尚未完全复苏,但它们仍在静静等待阳光的到来。这种意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生长规律,也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期盼与信心。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张九龄以清新的意象和淡雅的风格,使得这首诗在唐诗中独具一格,值得细细品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描绘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人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这首诗的作者是?
“上苑春先入”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日光”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