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0:26
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
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
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
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在山边的栏杆上,向南眺望,看到河流在北方蜿蜒流淌。远处的树林与天空的青翠融为一体,前方的水面上,阳光闪耀,宛如浮动的华彩。万家灯火在渡口边,千艘小船在渡口等待。渔民和商贩忙于琐事,耕地的农田却少有丰收。我独自守着陈蕃的榻,曾经登上王粲的楼。纵然在这高处开阔的视野中,却难以得到心灵的欢愉。即使向往那愚钝的山谷,追求名声却不同于盗取丘陵的贼人。只是在阴凉的芳木间,空自增添对故土的忧愁。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清新、高远的诗风著称。他在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曾参与政务,关心民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作。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作于张九龄任职的石头驿楼,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山水风光,反映出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名利的淡泊。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悟与思索。首联以“山槛”与“川途”描绘了南北方向的对比,表现出辽阔的自然景色,令人心旷神怡。接着,远处的树林与天空相连,前方水面上阳光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然而,诗人随后提到“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暗示了现实生活的繁琐与艰辛,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接下来的“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则展现了诗人自我约束与追求理想的矛盾,虽有心向往高远,却又感到无奈。最后,诗人以“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作结,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忧愁。整首诗在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色与沉重的内心感受之间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感悟。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反映了人们在繁忙生活中对内心宁静与故乡的追求。诗人虽身处高处,俯瞰四方,却难以获得内心的满足,最终以对故乡的忧虑作结,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汉代
B. 唐代
C. 三国时期
D. 宋代
填空题:诗中的“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思考。
判断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对/错)
这份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九龄的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