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3: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3:43
永叹常山宝,沈埋京兆阡。
同盟会五月,华表记千年。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
共悲人事绝,唯对杜陵田。
长叹常山的宝物,已经沉埋在京兆的田野上。
同盟会的五月已经过去,华表却记录了千年的历史。
在辽阔的野外,草木茫茫,空中的烟雾也显得愈加微弱。
我们共同悲伤人世间的绝望,唯有对着杜陵的田野默默相对。
作者介绍: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号景山,唐代著名政治家和诗人。他在唐高宗和唐中宗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是张九龄为悼念故友李尚书而作,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深刻感慨。李尚书的去世使他感受到个人与历史的交错与渺小。
《故刑部李尚书挽词三首 其三》展示了张九龄对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以“永叹常山宝”引入,表达了对珍贵事物消逝的惋惜,常山的宝物在这里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逝去。接着提到“同盟会五月”,在历史的背景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承接了前面的感叹,传达出对变革与苦难的无奈。
“渺漫野中草,微茫空里烟”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一种空灵的孤独感,代表着人们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助。最后一句“唯对杜陵田”则以杜陵作为落脚点,既是对故友李尚书的怀念,也是对古代文化的追溯,表现出对人事无常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体现了张九龄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逝去的哀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采用了比喻(如“常山宝”)、对仗(如“渺漫”与“微茫”)等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人事无常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逝去岁月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华表”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____的感慨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判断题:杜陵田是李尚书的故乡。(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