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5: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5:00
梅尧臣的诗《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二》如下:
天子寻常幸直庐,裹头宫女捧雕舆。
红泥已赐春醅酒,黄帕曾经御览书。
林果鸟应衔去后,燕窠虫有落来余。
禁中事事能传咏,播在人间不是虚。
这首诗描写了皇帝常常光临的直庐,宫女们包裹着头巾,恭敬地捧着雕刻华丽的车舆。红泥酒器里已经盛满了春天的美酒,黄丝帕子上曾经放着皇帝亲自阅览的书卷。林中的果实和鸟儿都应当在此时飞走,燕巢里的虫子也留下了余音。禁中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传唱成诗,流传到人间并不是空虚。
梅尧臣,字仲明,号香山,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生活在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文人们多在宫廷中活动,诗歌成为文人表达情感和观察社会的重要方式。梅尧臣在诗中描绘了皇宫的日常生活,以此反映宫廷之内的繁华与艺术氛围。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直庐的游玩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宫廷生活的精致与繁华。开篇直接引入天子,体现了皇权的神圣与威严,宫女的装束与雕舆的描绘则增添了宫廷的华丽感。红泥酒与黄帕书卷的意象,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文化的传承,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与文化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林果鸟应衔去后,燕窠虫有落来余”,表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和谐,鸟儿的飞去与虫子的落下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变迁,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怀。最后两句“禁中事事能传咏,播在人间不是虚”,则强调了诗歌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诗歌的传播不仅是艺术的体现,更是文化的延续。
整体而言,此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宫廷的风雅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宫廷生活的丰富性与文化的传承,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认可与热爱。
诗中提到的“春醅酒”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丰收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夏天的热情
“禁中事事能传咏”中的“禁中”指什么?
A) 学校
B) 皇宫
C) 市场
D) 农田
整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A) 战争与和平
B) 自然与人文
C) 爱情与失落
D) 旅行与冒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