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48
沁园春 咏砚为李若士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谁向螭潭,刳紫云肝,镌白玉脂。
便曹王台上,嗤他铜雀,徐陵序里,输却琉璃。
瘦比龙精,娇踰鹆眼,蒸出韩文与杜诗。
洼而黑,是娲皇炼剩,蠃政鞭遗。
醉磨盾鼻能为。还笑倩防身凤咮随。
但每看剑动,神先跳荡,时闻笛起,兴更淋漓。
此去衡阳,祝融峰上,要写悬崖百丈碑。
颠狂甚,叱青猿代捧,蘸墨亲题。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砚台的赞美和对文化的向往。诗中提到,有谁曾经在螭潭(龙的水潭)中,切割出紫色的云母,雕刻成白玉的砚台呢?在曹王的台上,嘲笑那些铜雀;在徐陵的序文中,传递出琉璃般的才情。砚台瘦得像龙的精华,娇媚得如鹆的眼睛,蒸发出韩愈和杜甫的诗篇。它的底部深黑,像是女娲炼石的剩余,遗留给官吏的鞭子。醉了之后磨盾,能为我所用;还笑倩女防身,凤求凰跟随我。每当看到剑舞动时,心神就会跳跃,时常听见笛声起,兴致愈发浓烈。此行去衡阳,祝融峰上,我想在悬崖上写下百丈高的碑文。如此颠狂,竟要让青猿代我捧笔,浸墨亲自题写。
陈维崧(约1660-1730),清代诗人,字汝芳,号青霞,晚号云溪。生于江苏,曾任职于翰林院,诗风豪放,常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咏物为主,风格独具。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雅士对文化、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推崇与重视。砚台作为书法艺术的重要工具,象征着文人志趣与文化修养。
这首《沁园春 咏砚为李若士》不仅是对砚台的咏叹,更是对文人精神的赞美。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和丰富的比喻,使砚台不再是简单的书写工具,而是一种文化象征。陈维崧通过对砚台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文人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诗的开头通过“螭潭”和“紫云肝”的对比,表现出砚台的珍贵和独特,接着提到曹王台和徐陵序,暗示着历史文人对砚台的崇拜与赞美。诗中提到的“韩文与杜诗”,则进一步强调了文人墨客在文化传承中与砚台的紧密联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文化的狂热追求,甚至希望在衡阳的悬崖上留下自己的书法印记,表现出一种不羁的文人气质。这种颠狂的精神,正是文人追求自由与独立思考的体现。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砚台不仅是一件物品,更是文化与精神的载体。通过对砚台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也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独特风范。
谁向螭潭,刳紫云肝,镌白玉脂。
这句提问,表达了对砚台制作过程的好奇和赞叹。
便曹王台上,嗤他铜雀,徐陵序里,输却琉璃。
提到历史文人和作品,强调了砚台与文人雅士的紧密联系。
瘦比龙精,娇踰鹆眼,蒸出韩文与杜诗。
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砚台的精致和它所能创造的文学艺术。
洼而黑,是娲皇炼剩,蠃政鞭遗。
这句展现了砚台的底部特征,赋予它神秘的神话色彩。
醉磨盾鼻能为。还笑倩防身凤咮随。
表达了即使醉酒,仍然能沉浸于艺术创作的执着。
但每看剑动,神先跳荡,时闻笛起,兴更淋漓。
这句形容了诗人对文艺活动的热情,音乐与剑舞交融,增强了诗的动感。
此去衡阳,祝融峰上,要写悬崖百丈碑。
表达了诗人想要在历史的高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显示出文人的豪情。
颠狂甚,叱青猿代捧,蘸墨亲题。
结尾处表现出一种狂放不羁的气质,强调了文人对自由表达的渴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文人文化和艺术的追求,赞美了砚台作为文化象征的地位,同时展现了作者的个性与情感,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紫云肝”是指什么?
填空题:诗人希望在_____的悬崖上写下百丈碑。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娲皇”与砚台的制作无关。(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