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0:29: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29:47
《映璧庵怀古》
作者:金志章 〔清代〕
禅房遥隐凤城西,
故国空山望转迷。
辇道已荒春草合,
妆台犹在野禽啼。
斋钟佛火销残劫,
坏壁蜗涎认旧题。
太息寺门桃李树,
无言偏自得成蹊。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隐秘的禅房,位于凤城的西边,作者在此回望故国的空山,心中充满迷惘。曾经的辇道已经荒废,被春草覆盖,而妆台仍然存在,周围传来野禽的啼鸣。斋堂的钟声和佛火已经熄灭,过去的劫难也随之消散,坏掉的墙壁上,蜗牛的唾液依然可以认出旧日的诗题。作者叹息寺门外的桃李树,尽管无言,却自然而然形成了小路。
作者介绍:金志章,清代诗人,字梦得,号映璧庵,生于清代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金志章隐居生活时期,诗人以禅房为背景,表达他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归隐的心境,使得诗人常常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映璧庵怀古》是一首充满怀古情怀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的“禅房遥隐凤城西”,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又隐秘的环境,暗示着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诗人通过“故国空山望转迷”的句子,传达了对故国的思考与迷茫,既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描绘了荒废的辇道与仍在的妆台,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出时间的无情与事物的变化。尤其“斋钟佛火销残劫”,不仅描绘了佛教修行的场景,更象征着信仰与时间的交融,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对往昔的怀念。
最后的“太息寺门桃李树,无言偏自得成蹊”,以桃李树作为结尾,既是对生命的感悟,也是对归隐生活的一种肯定。“无言”却自得,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的追求与对自然的融入。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到见解与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怀古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人金志章生活在哪个朝代?
“禅房遥隐凤城西”中的“凤城”指的是?
“妆台犹在野禽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