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11:29
要看中秋月,须交夜半时。
当中明郎郎,直下净离离。
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
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
要想欣赏中秋的明月,必须在半夜时分。
正当月亮明亮时,光辉照耀得清澈透明。
大地上只剩下风和露水,天上又何必再有斗柄星座?
虚空灵性透彻,能看透这一切的人又有几人呢?
洪咨夔(生卒年不详),字宗孟,号仲华,南宋诗人。他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自然、人生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思想内涵。
此诗是在中秋之际,诗人独自赏月时所作,表达了对月光的欣赏与对生命哲理的思考。在社会环境相对动荡的年代,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宁静与和谐的向往。
洪咨夔的《中秋》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诗的开头即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欣赏中秋的明月,必须在夜半时分,这一时间的选择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需要耐心与等待。接着,诗人通过“郎郎”与“净离离”来形容明月的光辉,展现了月光的清澈和明亮,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的“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则表达了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月亮的美丽使得其他星辰显得渺小,反映出一种超脱的境界。最后一句“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更是升华了主题,强调了领悟宇宙真理的稀有与艰难,诗人在此不仅赞美了月亮的美丽,更引发了读者对自身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明月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深刻反思了人对自然与生命真谛的领悟,展现了哲学思考与审美体验的结合。
中秋月通常在什么时间欣赏最佳?
A. 傍晚
B. 深夜
C. 清晨
D. 正午
诗中用来形容月光的词是?
A. 明亮
B. 阴暗
C. 朦胧
D. 冷漠
诗的最后一句“开眼几人知”意指什么?
A. 人们都能看见
B. 领悟真理的人很少
C. 只有诗人能懂
D. 大家都不在乎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洪咨夔的《中秋》更注重对自然的哲学思考,而《静夜思》则更多侧重于思乡情绪的表达。两者都以月亮为主题,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