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33
原文展示:
冬日寄河中杨少尹
马戴〔唐代〕
黄河岸柳衰,城下渡流澌。
年长从公懒,天寒入府迟。
家山望几遍,魏阙赴何时。
怀古心谁识,应多谒舜祠。
白话文翻译:
在冬日的黄河岸边,柳树已然枯萎,城下渡口的水流缓慢而寂静。随着年岁渐长,心中对公事的懒惰愈发明显,寒冷的天气使我入府的步伐也变得迟缓。望着故乡的山峦,我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前往魏阙。怀古之情又有谁能理解,或许应该多去拜访舜帝的祠庙。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古风见长,常表现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对时政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的孤独与怀古的情感,表现出对故乡和往昔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马戴的《冬日寄河中杨少尹》通过对黄河岸边的描写,展现了冬日的萧瑟和诗人内心的孤独。在这首诗中,诗人以“黄河岸柳衰”开篇,生动地描绘出冬季的苍凉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转而思考自己的处境,随着年纪的增长,对仕途的懒惰和对寒冷天气的无奈,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
诗中反复提到的“家山”和“魏阙”,不仅彰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寄托了对历史的追怀。诗人以“怀古心谁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与古代贤君的敬仰,令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最终,诗人以拜谒舜祠作结,既是对古代贤明君主的崇敬,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理想政治的渴望,渴望能在现实中找到精神寄托。
整首诗兼具了自然的描写与内心的情感,展示了马戴对历史、故乡与自我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对个体情感的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河岸柳衰”表现了什么季节的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诗人怀古之情的对象是谁?
A. 孟子
B. 舜帝
C. 周公
D. 孔子
诗中提到的“魏阙”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古代的权力象征
C. 自然景色
D. 个人情感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首诗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马戴的诗更加强调了历史感和怀古情怀,王维的诗则更侧重于友情的送别。两者共同点在于对情感的细腻刻画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