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47:55
原文展示:
哭京兆庞尹
作者:马戴 〔唐代〕
神州丧贤尹,
父老泣关中。
未尽群生愿,
才留及物功。
清光沉皎月,
素业振遗风。
履迹莓苔掩,
珂声紫陌空。
从来受知者,
会葬汉陵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京兆尹庞的哀悼。诗人认为国家失去了一位贤能的官员,关中的父老乡亲不禁流下泪水。庞尹在世时未能实现所有人民的愿望,而他留给后人的只是一些功绩和遗风。在清冷的月光下,庞尹的光辉显得更加沉静,他的声名在紫陌的喧嚣中显得空寂。历史上那些受人尊重的人,最终都会葬于汉陵的东边。
注释:
- 神州:指中国。
- 贤尹:贤能的官员。
- 父老:指年长的乡亲。
- 未尽:未能实现。
- 群生愿:众人的愿望。
- 清光沉皎月:清冷的光辉如同皎洁的明月。
- 素业:清白的业绩。
- 履迹莓苔掩:行迹被苔藓覆盖,暗指庞尹的功绩被遗忘。
- 珂声:指美玉的声音,象征着美好的名声。
- 紫陌:指繁华的街道,象征世俗的喧嚣。
- 受知者:受人尊重的贤人。
- 汉陵东:汉朝的陵墓,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及对贤良士人的赞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代,时值社会动荡,贤良之士的丧失令人痛心。庞尹的去世引发了诗人对政治和人事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哭京兆庞尹》是一首情感真挚的悼亡诗,通过对庞尹的哀悼,诗人表达了对社会贤能的珍视与期望。诗的开头以“神州丧贤尹”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悲痛的氛围,庞尹的离世不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悲哀。接着,诗人描绘了关中父老的泪水,增添了情感的共鸣。
在后面的诗行中,诗人通过对月光的描写,映射出庞尹虽已逝去,但他的清白业绩依然在世间流传,象征着人们对公正与理想的向往。尤其在“履迹莓苔掩”一句中,诗人以自然的变化来反映人事的无常,表达了对庞尹功绩被遗忘的无奈。
最后,诗人提到“会葬汉陵东”,不仅表达了对庞尹的哀悼,更是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要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努力的贤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神州丧贤尹:国家失去了贤良的官员,表达了对庞尹的惋惜。
- 父老泣关中:关中地区的老人们因失去庞尹而流泪,强调了他在民众心中的地位。
- 未尽群生愿:庞尹未能实现众多人的愿望,说明他虽然有才能,但未能全面施展。
- 才留及物功:留给后人的仅是一些功绩,反映了对未能完成理想的遗憾。
- 清光沉皎月:庞尹的清白和光辉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孤寂。
- 素业振遗风:他的业绩依旧存在,影响后人。
- 履迹莓苔掩:庞尹的行迹被苔藓覆盖,象征着遗忘与历史的变迁。
- 珂声紫陌空:美玉的声音在繁华的街道上显得空寂,反映了社会的喧嚣与内心的孤独。
- 从来受知者:受人尊重的贤人最终都会葬于汉陵东,意味着历史的无情与对贤者的遗忘。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清光沉皎月”比喻庞尹的清白形象。
- 对仗:如“履迹莓苔掩,珂声紫陌空”,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汉陵东象征历史的厚重与对贤者的追忆。
主题思想:
这首诗歌的核心思想是对国家贤能的怀念与对逝去理想的痛惜,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尊重与对道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光:象征庞尹清白的品德。
- 莓苔:代表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珂声:象征美好的名声与理想。
- 汉陵东:历史的厚重,象征对贤者的追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哭京兆庞尹》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诗中的“父老泣关中”指的是哪些人的反应?
-
诗中提到的“汉陵东”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
- B. 逝去的贤者
- C. 自然景观
- D. 战争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 《悼亡诗》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哭京兆庞尹》:两者均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失落感,但《春望》更侧重于对国家动荡的感叹,而《哭京兆庞尹》则更关注于对个体贤能的哀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