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2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29:08
新乐府 昆明春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沈西日红奫沦。
往年因旱池枯竭,龟尾曳涂鱼喣沫。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
今来净绿水照天,游鱼鱍鱍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
动植飞沈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渔者仍丰网罟资,贫人久获菰蒲利。
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
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
愿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
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
昆明的春天,昆明的春天,春池的岸边古老的春水流淌着新的生机。影子浸入南山的青色波光中,波浪沉落在西日的红辉里。
往年因为干旱池水枯竭,乌龟的尾巴拖着泥涂,鱼儿在水面上翻滚。皇帝下令引八条河水注入恩波,成千上万的鱼在阳光下欢快地游动。
如今清澈的绿水映照着天空,游鱼在莲田间嬉戏。洲上香气扑鼻的杜若花低垂,沙滩上温暖的鸳鸯安静地栖息。
动植物在水中自在地游动,皇恩如春天一般普惠万物。渔民的渔网丰收,贫困人家也能获得菰蒲的利益。
皇帝下令昆明靠近帝城,官府不得征收税费。菰蒲无租,鱼无税,靠近水边的人们感念君恩。
感念君恩,究竟有谁呢?我听说天下都是王土,远的百姓为何疏远,近的百姓又为何亲近?
我希望这样的惠泽能够遍及天下,无论远近都能同样欣欣向荣。吴兴的山中停止了茶叶的专卖,鄱阳的坑里也停止了银子的征收。
天涯海角不再有禁忌,繁荣景象如同昆明的春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关注民生,擅长写景抒情,尤其在乐府诗方面有很高的成就。
《昆明春》创作于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期间,正值春天,昆明的春水滋润了大地,诗人借此描绘出自然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表现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昆明春》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乐府诗,白居易以昆明的春天为背景,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及人们的幸福生活。诗的开头以“昆明春”两句反复吟唱,营造出浓厚的春日气息。随着描写的展开,水波荡漾、游鱼嬉戏的画面跃然纸上,仿佛让读者身临其境。
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白居易将目光转向社会民生,提到因干旱造成的池水枯竭,以及皇帝下令引水的情景,表现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与关怀。同时,诗中提到的“菰蒲无租鱼无税”,则表明了诗人对公平与和谐社会的期盼。最后,诗人希望这种惠泽能够遍及天下,表达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社会关怀相结合,展现了白居易关心民生、追求社会和谐的情怀,体现了他作为诗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
全诗通过描绘昆明春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民生的关怀,体现了白居易作为诗人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选择题:昆明春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A. 自然美景
B. 社会民生
C. 皇帝的恩泽
D. 以上皆是
答案: D
填空题:诗中提到“菰蒲无租鱼无税”,这反映了诗人对____的期盼。
判断题:白居易在《昆明春》中希望这种惠泽能够遍及天下。
A. 对
B. 错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