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写黄庭 其四》

时间: 2025-05-02 14:57:44

诗句

群生何事日营营,浪以三元作五兵。

未及残人先自贼,几时重得见升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7:44

原文展示:

群生何事日营营,浪以三元作五兵。未及残人先自贼,几时重得见升平。

白话文翻译:

群生为何天天忙碌,像是把三元化作五兵。尚未有人残余,自己先就做贼,何时才能再见太平?

注释:

  • 群生:指生灵或众生。
  • 营营:形容忙碌、奔波的样子。
  • :这里指的是虚无的事物,或是空洞的生活。
  • 三元:指三种元素或力量。
  • 五兵:古代兵器的种类,象征战争和冲突。
  • 残人:指幸存者,或者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 自贼:自我作贼,指自我伤害或自我损害。
  • 升平:指太平盛世,社会安定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邹浩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常常反映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感受,兼具哲思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在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同时,政治动荡、民生困苦也层出不穷。邹浩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忙碌与混乱,表现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忧虑。开篇以“群生何事日营营”引入,问及众生为何如此忙碌,暗含了对生活的反思。接着提到“三元作五兵”,用战争的比喻来描述社会的混乱与冲突,显示出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未及残人先自贼”一句,表达了对社会上人们自相残杀、互相伤害的无奈感。最后一句“几时重得见升平”,则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渴望,传达出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手法,令读者深思,激发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生何事日营营:众生为何忙忙碌碌,表现出对社会人心惶惶的疑问。
  2. 浪以三元作五兵:用三元的元素转化为五兵,暗示社会的纷争与不安。
  3. 未及残人先自贼:人们尚未遭到外敌的侵害,自己却已经开始相互伤害。
  4. 几时重得见升平:诗人渴望重返和平安定的日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社会的纷争比作战争,增强了诗的冲击力。
  • 对仗:如“营营”与“作五兵”,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纷乱社会的忧虑,渴望和平安定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群生:象征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
  • 三元与五兵:文化符号,代表着混乱与战争的象征。
  • 升平:理想的社会状态,象征着安定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群生何事日营营”中的“营营”是什么意思?

    • A. 忙碌
    • B. 安静
    • C. 快乐
  2. “几时重得见升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感叹
    • B. 渴望
    •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三元作五兵”是指什么?

    • A. 社会的和谐
    • B. 社会的混乱
    • C. 自然的规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风格不同,邹浩的诗更显忧虑与思考,反映了对社会人心的深刻洞察。李白的作品多表现个人的豪情壮志,而邹浩则关注社会的安危,展现出不同的时代风貌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邹浩诗文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依韵和普上人古琴见赠 泊下黄溪 吴正仲求红梅接头 吴资政挽词二首 秋阴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杨州五题其三春贡亭 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 依韵和春日见示 传神悦躬上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羽字旁的字 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中泽 想入非非 有朝一日 胆烈 永昼 相如病渴 恩怜 魁垒挤摧 苏活 父字头的字 包含阿的成语 四字头的字 欺主罔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