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3:4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9:46
东鲁门泛舟二首
作者: 李白
日落沙明天倒开,
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
疑是山阴雪后来。
水作青龙盘石堤,
桃花夹岸鲁门西。
若教月下乘舟去,
何啻风流到剡溪。
全诗翻译:
夕阳西下,沙滩在明亮的光线中显得格外清晰,波浪轻轻摇动,石头也在水中上下翻涌。轻舟在月光下顺流而行,寻找着溪水的转弯,仿佛是山阴的雪花飘落而来。水面如青龙般环绕着石堤,桃花夹岸,在鲁门的西边。若是在月下乘舟而行,那与风流倜傥之人游历剡溪又有什么区别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他以豪放飘逸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东鲁门泛舟二首》创作于李白游历东鲁门时,描绘了他在水上泛舟的悠闲情景,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这首诗以轻舟泛舟的场景为背景,展现出李白特有的洒脱与豪情。诗中描绘的日落景象,既有自然的美丽,又蕴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悠然。第一联通过“日落沙明”描绘出夕阳下的沙滩明亮清晰,展现出一种温柔的光影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联则通过“波摇石动,水萦回”,展现了水波轻摇的动感,给整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仿佛能听到水声的轻吟。
接下来的两联中,诗人用“轻舟泛月寻溪转”表达了他在月光下漂流的惬意与自由,仿佛在探索自然的奥秘,而“疑是山阴雪后来”则将自然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结合,描绘出一种梦幻的意境。这种意象的交织,使得整个画面更为生动、富有层次感。
最后两联中,诗人用“水作青龙盘石堤”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环绕的情景,并以“桃花夹岸鲁门西”点明了地点,增添了浓厚的诗意。以“若教月下乘舟去”作为结尾,展现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对风流倜傥的追求,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心中对美好景色的向往。通过对水、舟、月、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情境,反映了李白追求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水作青龙”中的“青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鱼
B. 一种花
C. 一种水的形态
D. 一种山
诗中提到的“剡溪”位于哪个省?
A. 浙江省
B. 江苏省
C. 福建省
D. 安徽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夕阳落了,白沙更亮,天空倒映水中;水波摇,石影动,流水回旋萦绕。 驾起小舟,乘着月光,沿着溪水转,恍如王子猷山阴雪后寻访戴安道。 水似青龙盘绕着石堤,鲁门西桃花夹岸。 假如在这晶莹月色中泛舟,王子猷雪夜访友的潇洒又岂能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