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时间: 2025-05-04 12:14:46

诗句

上巳日作。

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4:46

诗词名称: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是在上巳节的日子里写的。城南有一座小坡,土色鲜红,坡下有一道堤坝,阻挡着郑淇水流入城中。东武城南,新修的堤坝上波光粼粼,初升的涟漪泛起。隐约可见长林高阜,红花沉沉、碧草幽幽。树上残花已经被风吹尽,不如与君一同去江边寻觅春色。问前面还有多少春天,只有三分之一。官里的事情,何时能完结?风雨过后,日子不多了。我们相约泛舟曲水,满城的人都争着出来。你难道没看到兰亭的修禊盛事吗?当时坐在那里的都是豪杰士子。如今修竹满山的阴影中,只留下空荡的痕迹。


注释:

  • 上巳日:指农历三月初三,古代习俗在这一天进行洗春、游春活动。
  • 郑淇水:指流入城市的水流,暗示生机与活力。
  • 兰亭修禊:指王羲之在兰亭举办的饮酒作诗活动,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
  • 修竹满山阴:形容如今的景象与往日的豪情形成鲜明对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语言清新自然,常以个人情感贯穿作品。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上巳节,正值春暖花开之际,诗人借此良辰美景,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同时表达对友人和往日欢愉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还融入了诗人对流逝光阴的感慨。开头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土色如丹,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然而,紧接着诗人转向对过去的追忆,提及兰亭的修禊盛事,表现出对昔日豪杰的敬仰与对时光的无奈。尤其是在“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一句中,诗人深刻反映了对春天短暂的感慨,隐含着对人生短暂的哲理思考。

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比,如“修竹满山阴,空陈迹”,以此来强调往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寂寞,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思考深度。整首词不仅是一幅春日的画卷,更是一曲人生哲学的吟唱,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上巳日作:说明作品创作的日期,营造出节日的气氛。
  2. 城南有坡,土色如丹:描绘春日的山坡,给人以温暖的视觉感受。
  3. 隐隐遍长林高阜:山林的模糊景象,增加了空间的深度和层次。
  4.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直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春天的短暂。
  5.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引出历史典故,增强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土色如丹”,将土的颜色比作丹红,形象生动。
  • 对仗:如“卧红堆碧”,对比鲜明,增加音乐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短暂展开,表达了对友人、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感慨。通过鲜活的意象与丰富的情感,传达出人生如梦、春光易逝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希望与生机,暗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性。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豪情的体现。
  • :常作为清高、孤傲的象征,反衬出昔日的繁华已成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上巳日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春节
    • D. 农历三月初三
  2. 诗中提到的兰亭修禊事是指什么?

    • A. 祭祀活动
    • B. 诗歌聚会
    • C. 农事活动
    • D. 春游活动
  3. 诗中提到的“修竹满山阴”是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追忆
    • C. 不满
    • D. 希望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李清照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满江红》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两者都涉及对春天和往昔的追忆,但苏轼更强调个人情感,王羲之则注重雅集的文化氛围。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和程丞游清水岩黄龙山韵·黄龙山 和程丞游清水岩黄龙山韵·黄龙山 过幕阜山 过涪翁墓二首 过凤隐山 公无渡河 病中书怀 清平乐(越上作) 木兰花慢 水调歌头(夜泛湘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車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理冤释滞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饮腥苴熟 黹字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灵眸 峻极 粉身灰骨 虫臂鼠肝 批鳞请剑 包含怜的成语 矛字旁的字 依门卖笑 爱日惜力 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