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8:57: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8:57:11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
——罗隐 〔唐代〕
縠江东下几多程,每泊孤舟即有情。
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
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
百尺风帆两行泪,不堪回首望峥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舟上漂流时的思绪与情感。他在江上行驶了多少路程,每次停泊在孤舟上,心中便会生出许多情感。山的颜色已经随着游子的离去而变得遥远,水波纹仍旧能认出主人是他清澈的心。对亲友的恩情如同海和高山一般厚重,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而心中的恨意却像烟花般随处绽放。百尺高的帆船上,两行泪水不断流下,回首望去,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作者介绍:罗隐(834年-902年),字梦阮,号少微,晚唐诗人,擅长五言绝句,风格多样,作品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个人情感的抒发。他的诗歌往往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唐代,正值晚唐时期,政治动荡、社会动乱,诗人的游子心态与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离愁别绪及个人的孤独感。
《龙泉东下却寄孙员外》是一首抒发游子思乡情绪的诗作。诗中通过对江水、山色的描写,展现了游子在漂泊过程中的孤独与寂寞。首句“縠江东下几多程”,以细腻的水波映射了诗人内心的波澜起伏,既有对旅途的叹息,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进一步对比了山水的变迁与内心情感的恒久,表现了尽管身处异乡,依旧对故人的情感如水般清澈。后半部分中“恩如海岳何时报,恨似烟花触处生”,对比了恩情的深厚与恨意的瞬息,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复杂。最后一句“百尺风帆两行泪”,则是诗人心中无法言表的情感,泪水象征着对过往的怀念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切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如“恩如海岳”、“恨似烟花”)、对仗(“山色已随游子远,水纹犹认主人清”)等手法,使得情感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恩如海岳”主要表达了什么?
“不堪回首望峥嵘”中的“峥嵘”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伤,但王维的风格更为淡雅,强调自然与情感的和谐,而罗隐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艺术风格迥异,展现了不同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