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扬州》

时间: 2025-05-07 08:54:21

诗句

江都王气逐浮沤,旧说维扬第一州。

银烛夜攒喧凤吹,金鞍晓织卫龙舟。

绿芜城上军声合,红药阶前客泪收。

云散月明天在水,误疑身世落瀛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4:21

原文展示:

扬州
作者: 汪元量 〔宋代〕

江都王气逐浮沤,
旧说维扬第一州。
银烛夜攒喧凤吹,
金鞍晓织卫龙舟。
绿芜城上军声合,
红药阶前客泪收。
云散月明天在水,
误疑身世落瀛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的繁华与美丽。诗人首先提到扬州的王气正如浮沤般涌动,旧时传说扬州为第一州。夜晚的银烛闪烁,喧闹声中传来凤笙的吹奏;清晨金鞍下的龙舟在织锦般的水面上航行。绿芜城上,军声相交;红药花前,客人泪水已然收拢。云散月明,水中映出天空,误让人误以为身世漂泊在瀛洲。

注释:

  • 江都: 江都,古县名,今扬州一带。
  • 王气: 王气指的是帝王之气,象征着气派和威严。
  • 浮沤: 浮沤,指浮在水面的泡沫,比喻轻浮的气息。
  • 维扬: 即扬州,古称维扬。
  • 银烛: 银色的蜡烛,象征着夜晚的灯火。
  • 凤吹: 凤笙,古代乐器,代表高雅的音乐。
  • 金鞍: 鞍具,指装饰华丽的马鞍。
  • 卫龙舟: 卫,指护卫。龙舟,古代战船,象征着威武。
  • 绿芜城: 指扬州的城池,绿草如茵。
  • 红药: 红色的花,象征着美丽和感伤。
  • 瀛洲: 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他的诗歌以清丽、含蓄著称,常表达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汪元量对扬州的赞美与怀念之中,正值宋代扬州繁荣时期,经济、文化发达,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诗歌鉴赏:

这首《扬州》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扬州的繁华与美丽。诗人在开头以“江都王气逐浮沤”来引入,突显了扬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气息。接着,诗人通过夜晚的银烛和凤笙,营造出一种热闹而又高雅的氛围,表现出扬州夜生活的繁华。金鞍和龙舟的描写则展示了扬州作为水乡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人们的富裕与奢华。

中间部分提到的军声和客泪,似乎在暗示着繁华背后的忧伤与离愁。尤其是“红药阶前客泪收”,不仅让人感受到客人的离愁别绪,也反映出在美景中难免掺杂的悲伤情感。最后两句中“云散月明天在水”将画面引向宁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迷惘,仿佛在说即便身处繁华之地,也难免感到孤独与迷失。

整首诗在语言上典雅而生动,情感上既有对繁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都王气逐浮沤: 描绘扬州的气势如王者之气,浮沤则暗指轻浮的表象。
  2. 旧说维扬第一州: 传说扬州是第一州,突出其历史文化的地位。
  3. 银烛夜攒喧凤吹: 夜晚的灯火与音乐交织,渲染热闹的氛围。
  4. 金鞍晓织卫龙舟: 早晨的龙舟展现出扬州水乡的独特风貌。
  5. 绿芜城上军声合: 绿草茵茵的城池中传来军队的声音,暗示繁华与战争的对立。
  6. 红药阶前客泪收: 美丽的花前,客人的眼泪似乎在流淌,表达感伤之情。
  7. 云散月明天在水: 描绘夜空与水面的宁静,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
  8. 误疑身世落瀛洲: 诗人沉醉于美景中,产生身世漂泊的迷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 “王气逐浮沤”将扬州的气势比作王者之气,形象地表现了城市的威严。
  • 拟人: “客泪收”让眼泪具有人性,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扬州繁华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王气: 代表着威严与尊贵。
  • 银烛: 象征着夜晚的温暖与热闹。
  • 龙舟: 代表着水乡的文化与历史。
  • 红药: 美丽与愁苦的交织。
  • 云散月明: 宁静与自然和谐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2. “银烛夜攒喧凤吹”中的“银烛”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灯火
    • C. 乐器
  3.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仙境
    •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人生的思考。
  • 《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自然的美好,具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师子林十二咏 其六 问梅阁 青楼怨 次韵春日谩兴四首奉酬外舅达翁 吴仲圭枯木竹石 留别李侯 送贾文学以郡荐赴礼部试毕归吴 姑苏杂咏 慧聚寺次张祐韵 效香奁(二首) 闻旧教坊人歌 送张羽后夜坐西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好戴高帽 嶒棱 行字旁的字 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仙隐 三点水的字 颠毛种种 牂牂 口字旁的字 抚世酬物 自用则小 语近词冗 鬲字旁的字 包含泰的成语 玉字旁的字 赀壤 霸柄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