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减字浣溪沙(十五之九)》

时间: 2025-07-29 16:32:37

诗句

鹦鹉惊人促下帘。

碧纱如雾隔香奁。

雪儿窥镜晚蛾纤。

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

门前嘶马弄金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32:37

原文展示

鹦鹉惊人促下帘。
碧纱如雾隔香奁。
雪儿窥镜晚蛾纤。
乌鹊桥边河络角,
鸳鸯楼外月西南。
门前嘶马弄金衔。

白话文翻译

鹦鹉在窗前惊叫,催促着人们拉下帘子。
碧绿色的纱帘如同薄雾,隔着香气四溢的香奁。
雪儿在镜前偷偷看着,宛如晚间的蛾子轻盈细腻。
乌鹊桥边,水流环绕着角落,
鸳鸯楼外,明月照耀着西南的方向。
门前的马儿嘶鸣,嘴里叼着金色的饰物。

注释

字词注释

  • 鹦鹉:一种鸟,常被用作宠物,象征灵动与活泼。
  • 碧纱:指绿色的纱帘,渲染出一种迷离的氛围。
  • 香奁:盛放香料的盒子,代表着芬芳与美好。
  • 雪儿:可能指一个女子的名字,形象清新。
  • 晚蛾:晚间飞舞的蛾子,寓意柔弱与幽静。
  • 乌鹊桥:桥名,可能暗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河络角:河流的拐角处,象征着宁静与隐秘。
  • 鸳鸯楼:寓意爱情的建筑,象征着美好的情感。
  • 金衔:指马嘴叼着金色的饰物,象征富贵和气派。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元素常见于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幽雅的生活情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1117),字季子,号秋水,宋代著名词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他的词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语言清丽,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常通过诗词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体现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减字浣溪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优雅的生活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细腻观察。开篇的“鹦鹉惊人促下帘”,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鹦鹉的叫声打破了宁静,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一切。接下来的“碧纱如雾隔香奁”,则通过色彩和气味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新的氛围。

“雪儿窥镜晚蛾纤”中,雪儿的形象既有美丽又带有一丝神秘感,和“晚蛾”形成对比,呈现出一种脆弱与坚韧并存的美。后两句“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通过具体的地名和方向感,拉近了诗人与自然的距离,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景象和恋爱的温馨。

整首诗在描绘美好生活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情感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个恬静、优雅的意境,让人陶醉其中。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鹦鹉惊人促下帘:鹦鹉的叫声让人惊醒,催促着拉下窗帘,传达出一种紧迫感与生活的气息。
  2. 碧纱如雾隔香奁:绿色的纱帘如雾般轻柔,隔着香奁,表露出一种幽静与隐秘的感觉。
  3. 雪儿窥镜晚蛾纤:雪儿在镜前偷看,动静之间展现出一种柔美的形象,象征着青春与脆弱。
  4. 乌鹊桥边河络角:桥边的河流环绕,形成一种宁静的环境,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5. 鸳鸯楼外月西南:月亮照耀在鸳鸯楼外,象征着美好的情感与温柔的夜晚。
  6. 门前嘶马弄金衔:门前的马在嘶鸣,嘴里叼着金色的饰物,表现出一种富贵与生活的繁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碧纱比作雾,营造出朦胧的效果。
  • 拟人:鹦鹉的叫声被赋予了催促的情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乌鹊桥边河络角,鸳鸯楼外月西南”,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情美的向往,渗透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恬静优雅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鹦鹉:象征灵动与活泼。
  • 碧纱:代表幽静与朦胧。
  • 雪儿:象征美丽与青春。
  • 鸳鸯楼:象征爱情与美好情感。
  • 金衔:象征富贵与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鸟是哪种?
    A. 麻雀
    B. 鹦鹉
    C. 鹰
    D. 燕子

  2. “碧纱如雾”中的“碧纱”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纱帘
    B. 蓝色的水
    C. 白色的雪
    D. 灰色的云

  3. 诗中提到的“鸳鸯楼”象征着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乡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与生活场景。
  • 苏轼《水调歌头》: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减字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细腻的意象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但贺铸更倾向于描绘宁静的场景,而李清照则带有更多的情感波动。
  •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描写相似主题时所采用的不同手法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坡引 其二 念奴娇(晋臣十月望生日,自赋词,属余和韵) 新荷叶(赵茂嘉、赵晋臣和韵见约初秋访悠然,再用韵) 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 蝶恋花(继杨济翁韵饯范南伯知县归京口) 木兰花慢(题上饶郡圃翠微楼) 菩萨蛮 偶作 归朝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衅起萧墙 夫妇反目 梳剃 雍蔽 癶字旁的字 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日入厨 训词 尽行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力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臼字旁的字 访亲问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