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5:10
凌歊台
作者:许浑
宋祖凌高乐未回,
三千歌舞宿层台。
湘潭云尽暮山出,
巴蜀雪消春水来。
行殿有基荒荠合,
寝园无主野棠开。
百年便作万年计,
岩畔古碑空绿苔。
宋朝的高祖还未返回时,
三千歌舞在这层台上留宿。
湘潭的云消散后,暮色中的山峦显现,
巴蜀的雪融化,春水奔流而来。
行宫的基址上荒草丛生,
寝园里无人照看,野生的棠树开花。
如果把百年视作万年的打算,
岩边的古碑上只留下空荡荡的绿苔。
许浑,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88年,卒年不详。他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凌歊台》创作于许浑晚年,背景可能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有关。诗中描绘的凌歊台,是历史的遗迹,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
《凌歊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宋高祖未回时的繁华和如今的荒凉,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首联以“宋祖凌高乐未回”开篇,立刻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勾勒出一幅昔日欢歌笑语的画面,随后“三千歌舞宿层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热闹感,令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湘潭的云和巴蜀的春水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对比,展现出季节的变化与生命的延续。诗中“行殿有基荒荠合,寝园无主野棠开”描绘了昔日辉煌的遗址如今的荒凉,令人感慨万千。诗的最后两句“百年便作万年计,岩畔古碑空绿苔”更是将历史的沧桑与时间的无情推向高潮,古碑上的绿苔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岁月的流逝,给人以深深的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巧妙地将历史的繁华与如今的荒凉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命的感慨,深蕴哲理,耐人寻味。
诗歌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通过对比与象征,诗人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宋祖凌高乐未回”中的“宋祖”指的是谁?
A. 唐太宗
B. 宋高祖
C. 明太祖
“百年便作万年计”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时间的流逝
C. 历史的厚重
诗中提到的“湘潭”是指?
A. 湖南的一个地名
B. 四川的一个地名
C. 广东的一个地名
通过这样的对比,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位诗人的不同风格与主题选择,增进对唐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