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7: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7:29
竹浊蟠小径,屈折斗蛇来。
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
竹林环绕的小径弯弯曲曲,宛如蛇在游动。
经过三年的漂泊,我终于可以回家,不知要绕过多少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隐含的“归”字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这在古代诗词中是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酒,晚唐著名诗人,兼具诗、文、书、画的才华。其诗风清新俊逸,情感细腻,在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牧流亡期间,因政治原因他被迫离开京城,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此时,他借竹径来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黄州竹径斗》展现了杜牧在漂泊生活中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以“竹浊蟠小径”开篇,描绘了一幅静谧却又略显孤寂的画面。竹子象征着坚韧与清雅,而“浊”字则暗示着他内心的困扰与沉重。接着,诗人以“屈折斗蛇来”形象地表现出小径的曲折,仿佛在暗示他心中的复杂情感与归乡路途的艰辛。
“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三年的漂泊让他对于归家的渴望愈加迫切,而回归的路却似乎充满了曲折与磨难。通过这两句,杜牧不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游子在离别与归来之间的心路历程,具有深厚的情感与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小径的描绘,表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也反映出人生道路的曲折与无奈,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竹浊蟠小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A. 开阔的田野
B. 幽静的竹林小路
C. 喧闹的市集
“屈折斗蛇来”这句中“斗蛇”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回家的路途
B. 小径的曲折
C. 竹林的美丽
诗人经历了多少年的漂泊?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牧的《黄州竹径斗》与王维的《竹里馆》都有竹林作为意象,前者侧重于游子思乡的情感,而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宁静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诗人特质与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