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0: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0:41
十亩山田近石涵,村居风俗旧曾谙。
帘前白艾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
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晚时分对茅山石涵村舍的思念与怀念。十亩的山田就在石涵附近,村庄的风俗我早已熟悉。在窗帘前,白色的艾草让春天的燕子感到惊讶;篱笆上,青色的桑树等待着晚来的蚕。温暖的云彩下,从北岭上采茶的人们正在忙碌,明亮的月光下,我在南溪边买酒。陵阳的秋天即将结束,我的思乡情愫愈发浓烈,红树在微风中摇曳,映照着碧绿的潭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晚唐诗人,以其才情与个性而闻名。其诗风以清丽、含蓄著称,尤其擅长五律与绝句。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牧晚年,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怀念与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他在诗中细腻地描绘了秋晚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杜牧的《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生动地描绘了秋天的乡村景象,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情感。开头的“十亩山田近石涵”,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亲切的农村环境中,山田的广袤与石涵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接着,杜牧通过“帘前白艾惊春燕”描绘了春天的余韵,春燕的归来与白艾的清香交融,营造出了一种静谧而又生动的氛围。
在“云暖采茶来岭北,月明沽酒过溪南”的描写中,杜牧通过温暖的云彩和明亮的月光,展现了乡村人们的生活气息。这种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关注,使得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情的温暖。
最后两句“陵阳秋尽多归思,红树萧萧覆碧潭”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秋天的尽头,思乡之情愈发浓烈,红树摇曳,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这种对故乡的眷恋与对自然的感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情与哲思,展现了杜牧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独特视角。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农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流露出浓浓的乡愁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石涵”是指什么地方?
诗中“白艾”让谁感到惊扰?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