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7: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7:19
杜牧的《帘》:
徒云逢剪削,岂谓见偏装。
凤节轻雕日,鸾花薄饰香。
问屏何屈曲,怜帐解周防。
下渍金阶露,斜分碧瓦霜。
沈沈伴春梦,寂寂侍华堂。
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
这幅帘子只是说是经过剪裁,怎能说它是偏偏的装饰呢?
凤的花纹轻轻雕刻在阳光下,鸾的花朵薄薄地散发着香气。
我问那屏风为何如此弯曲,怜惜那帐子为何能够解开周围的防护。
露水滴落在金色的台阶上,斜斜分开了碧瓦上的霜。
沉沉的伴随着春梦,寂寂的侍立在华美的堂前。
谁见过昭阳殿里,真珠的装饰排成十二行。
“昭阳殿”是汉代宫殿的名称,历史上与王嫱(王嫱即王昭君)有关。王昭君因美貌被选入宫,却因未被宠爱而选择出嫁匈奴,成为历史上的悲剧人物。诗中提到的“真珠十二行”则暗示着华丽的装饰和美的象征。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晚唐诗人,才华横溢,诗风秀丽清新,尤以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著称。
《帘》是杜牧在晚唐时期创作的一首诗,诗中充满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帘》通过描绘窗帘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杜牧对生活美感的敏锐捕捉。全诗以“帘”为线索,逐渐展开与之相关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细腻的审美情趣。通过对凤节和鸾花的描写,杜牧不仅体现了装饰的华美,也寓意着生活的轻盈与愉悦。
诗中的“金阶露”与“碧瓦霜”形成了一种对比,金色与碧色的交错,露水与霜的冷暖相融,体现了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尾句“谁见昭阳殿,真珠十二行”,则引发读者对美丽与孤独的思考,昭阳殿的美丽让人向往,但背后的故事则是凄美的,转瞬即逝的青春与爱恋。
整首诗在细腻中透出一丝忧伤,展现出杜牧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既描绘了自然美,又流露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逐句解析: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孤独的感叹,结合自然景物,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杜牧的《帘》主要描绘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人生感悟
c) 装饰美学
d) 以上皆是
“昭阳殿”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孤独
c) 历史悲剧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凤节轻雕日”暗示了什么情感?
a) 轻松愉悦
b) 沉重悲伤
c) 平静无波
d) 繁华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