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五里迳三首》

时间: 2025-07-27 16:29:18

诗句

入山无路出无门,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一溪引我得前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29:18

原文展示

过五里迳三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入山无路出无门,
鸟语猿声更断魂。
当处迷涂何处问,
一溪引我得前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迷路时的情景。他进入山中,没有路可走,想要出去却也找不到门路。鸟儿的鸣叫和猿啼声让他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不知道该向哪里询问道路,但一条小溪引导着他走向前面的村庄。

注释

  • 入山无路:进入山中没有路可走。
  • 出无门:出去的路也没有。
  • 断魂:形容心灵受到很大打击,感到悲伤。
  • 当处迷涂:在这里迷失了方向。
  • 何处问:往哪里去问路。
  • 一溪引我得前村:一条小溪引导着我走向前面的村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游历山中的时候,正值他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诗中反映了他在孤独与迷茫中寻求出路的心境,表现了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对生活的追寻。

诗歌鉴赏

《过五里迳三首》是杨万里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迷途中的迷茫和对自然的依赖。诗的开头“入山无路出无门”便展现了诗人面临的困境与无奈,山中无路,仿佛象征着人生的迷惘。在这种情境下,鸟语和猿声不仅是自然的声音,更是诗人内心孤独与无助的映射。接着,诗人通过“当处迷涂何处问”的反问,表达了他对方向的迷失和对出路的渴望。在困顿中,诗人却又发现了一条溪水,这条溪水引导着他走向前方的村庄,给人以希望和启示。诗的结尾则体现了自然的力量,虽然迷失,但自然的指引让人重拾信心。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山无路出无门:进入山中,发现没有路可走,也没有出口。表现出迷失的状态。
  2. 鸟语猿声更断魂:鸟叫和猿啼声让人更加感到悲伤,强调孤独感。
  3. 当处迷涂何处问:在这里迷失了方向,哪里去询问呢?表达困惑与无助。
  4. 一溪引我得前村:一条小溪引导着我走向前面的村庄,象征希望和出路。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自然的宁静与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鸟语和猿声被赋予了情感,使得自然与人的感受更具亲和力。
  • 意象:溪水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希望的指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迷茫中寻求希望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以及在困境中仍能找到出路的乐观精神。

意象分析

  • :象征着人生的困境和无路可走。
  • 鸟语猿声:代表孤独的心情和内心的挣扎。
  • 溪水:象征着希望和指引,代表着生活的出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入山无路出无门”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无奈和孤独
    B. 快乐和希望
    C. 兴奋和期待

  2. “一溪引我得前村”中的“溪”象征着什么? A. 死亡
    B. 希望与出路
    C. 恐惧

  3. 诗中提到的“鸟语猿声”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悲伤与孤独
    C. 忧虑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寻求。
  • 王维《鹿柴》:展现山水自然之美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绘自然景色,杨万里更倾向于直接表达心境,王维则多用意象来引发读者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文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野老曝背 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送崔婴赴汉阳 遇刘五 百花原(一作王昌龄《出塞行》) 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送李大贬南阳 杂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旡字旁的字 瓜字旁的字 焦心劳思 温情脉脉 包含榜的词语有哪些 矫世厉俗 面字旁的字 万里河山 巛字旁的字 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明浄 钻冰求酥 赤砂 三框儿的字 爪臣 一鞭一条痕 威刑肃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