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53:52
淅上(一作江淅上)
作者: 司空图 〔唐代〕
华下支离已隔河,又来此地避干戈。
山田渐广猿时到,村舍新添燕亦多。
丹桂石楠宜并长,秦云楚雨暗相和。
儿童栗熟迷归路,归得仍随牧竖歌。
西北乡关近帝京,烟尘一片正伤情。
愁看地色连空色,静听歌声似哭声。
红蓼满村人不在,青山绕槛路难平。
从他烟棹更南去,休向津头问去程。
在华下的支流旁,已经隔了一条河,我又回到这个地方来躲避战乱。
山田渐渐变宽,猿声时常传来;村舍新添燕子,数量也多了。
丹桂和石楠正好并排生长,秦地的云和楚地的雨在暗中交融。
儿童们收获栗子,迷失了归路,回家时仍然跟着牧童的歌声。
西北的故乡离帝京不远,烟尘弥漫,令人心伤。
愁苦地看着大地的颜色与天空的颜色交融在一起,静听歌声如同哭泣的声音。
红蓼遍布村庄,人却不在,青山环绕,路途也难以平坦。
只好让小船顺着烟波继续南下,休要在渡口问路的行程。
作者介绍:司空图,唐代人,字景默,号清江,著有《司空图诗集》等。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战乱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反映了唐代末期的动荡不安。
司空图的《淅上》描绘了一个战乱之后的乡村景象,诗中表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开篇描写了华下的宁静与隔绝,似乎在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战火的余烬。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山田渐广猿时到,村舍新添燕亦多”的描写,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人类的和谐,但这一切都被“西北乡关近帝京,烟尘一片正伤情”的愁苦所掩盖。诗人用色彩和声音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悲伤,地色与空色的交融,歌声似哭声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美好过去的眷恋。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被战火影响的乡村,其间蕴含着浓厚的乡愁与忧国之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家园的眷恋。诗中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交织,形成一幅和谐美丽却又令人心痛的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乡村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战乱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悲伤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华下”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华山下
B. 华东
C. 华北
诗中提到的“儿童栗熟”反映了什么?
A. 童年的无忧
B. 战乱的恐惧
C. 自然的繁茂
诗歌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