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25: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25:41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
新居茅茨迥,起见秋云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
楚言满邻里,雁叫喧池台。
鱼鳖乐仁政,浮沉亦至哉。
小山宜大隐,要自望蓬莱。
这条路已经走了三遍,幸好又从江上回来了。
新居的茅草屋隐然在远处,刚好看到秋天的云彩散开。
十里之内的船只往来频繁,两个桥梁交错相连。
邻里之间楚语满溢,池台边雁鸣声声喧闹。
鱼和鳖都乐于仁政,这种浮沉也算是理想的境界。
小山适合隐居,自己向往着蓬莱仙岛。
作者介绍:储光羲,字德明,唐代诗人,因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新居的环境和周围的景象,表达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仁政的赞美。
《安宜园林献高使君》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头的“直道已三出,幸从江上回”,不仅道出了归家的喜悦,也暗示了生活的变化与不易。接下来描绘新居的“茅茨迥”,在简单的居所中透出一种恬静的美感,令人向往。
“十里次舟楫,二桥交往来”描绘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关注与观察。邻里的“楚言”和“雁叫喧池台”,则增添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文的交流,使人感受到温暖的人际关系。
诗中后半部分提到的“鱼鳖乐仁政”,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政治的思考,也反映出对民众安居乐业的期望。“小山宜大隐”,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渴望在自然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以及对仁政的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安宁生活的追求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仁政的赞美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储光羲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新居茅茨迥”中的“茅茨”指的是哪种建筑材料?
诗中提到的“蓬莱”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