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3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9:17
寄弄月溪吴山人
(李白)
尝闻庞德公,家住洞湖水。
终身栖鹿门,不入襄阳市。
夫君弄明月,灭景清淮里。
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
清扬杳莫睹,白云空望美。
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
我常听说庞德公,他的家住在洞湖水边。
他一生都栖息在鹿门山,不曾进入襄阳市。
那位君子把明月玩弄于手,消灭了清淮的美景。
他的高洁身影难以追赶,真可以与古人相比。
那清扬的身姿难以见到,白云之上空自追求美。
我期待着辞别人世,携手去访松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他的诗歌个性鲜明,情感奔放,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富有豪放之气。
该诗创作于李白隐居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志向的追求。诗中以庞德公为例,表现隐士生活的乐趣,并借古人之事来反映自己的心境。
《寄弄月溪吴山人》是一首充满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诗作。李白通过对庞德公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高洁人生态度的推崇。诗中庞德公的悠然自得与鹿门山的清幽相映成趣,形成了与繁华都市的鲜明对比。李白以“弄明月”描绘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出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中“高踪邈难追,可与古人比”展示了李白对古代隐士的崇敬与自我反思,他自觉与古人之间的距离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结尾处“待我辞人间,携手访松子”,更是将隐逸与自然结合,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愿望,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美好的生活理想。
诗歌传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李白心中对自由、自然以及高洁人生态度的追求,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脱。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隐士是谁?
A. 庞德公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鹿门”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一座城市
B. 一座山
C. 一条河
D. 一片森林
诗中“弄明月”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理想
C. 追求权力
D. 追求财富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李白的诗更为奔放,强调个体的追求与对古人的向往,而王维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体现出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