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庞公》

时间: 2025-05-04 06:07:59

诗句

卧龙雏凤不曾闲,举世皆危子独安。

应念桥公无特操,晚将情话向曹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07:59

诗词名称: 庞公
作者: 吕本中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卧龙雏凤不曾闲,
举世皆危子独安。
应念桥公无特操,
晚将情话向曹瞒。

白话文翻译:

卧龙和雏凤并未闲暇,
而世人都在危急中,惟独你安然无恙。
应该想念桥公没有特殊的操守,
最后将情话传递给曹瞒。

注释:

字词注释:

  • 卧龙:指诸葛亮,因其才智如龙而卧于民间;
  • 雏凤:比喻年轻有才的人;
  • 桥公:指桥玄,意指隐士;
  • 曹瞒:即曹操,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卧龙”与“雏凤”均为历史人物,反映了作者对人才的思考。诸葛亮被称为卧龙,象征着智慧和深藏不露;而“桥公”则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强调清高和独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本中,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的洞察而闻名。其作品常常融入对时局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表达,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关注。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庞公》是一首颇具哲理的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安逸与危机的思考。开头的“卧龙雏凤不曾闲”,则是对当时许多有才之人的写照,他们虽具备卓越才华,却未能施展于世。接着“举世皆危子独安”,反映出社会动荡,而个体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第三句提到“桥公无特操”,暗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清高和独立精神的追求。最后一句“晚将情话向曹瞒”,则以历史人物为背景,暗示诗人希望借鉴历史,以情感沟通的方式来应对纷乱的现实,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坚持。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与现实的结合,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卧龙雏凤不曾闲:提到卧龙和雏凤,暗示有才之士未能施展才华。
  • 举世皆危子独安:描绘社会动荡之中,仍有个体保持安宁。
  • 应念桥公无特操:呼唤对隐士的思考,强调清高与独立。
  • 晚将情话向曹瞒:以情感传递方式应对复杂局势,显示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诸葛亮比作“卧龙”,雏凤比作年轻才俊。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历史人物象征着特定的思想和价值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才的安静与社会的喧嚣,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典故反映出诗人对清高隐士生活的推崇,以及对外部危机的无奈回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卧龙:智慧与潜力。
  • 雏凤:年轻与希望。
  • 桥公:清高与独立。
  • 曹瞒:权力与政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卧龙”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曹操
    B. 诸葛亮
    C. 王莽
    答案:B

  2. 诗中提到“桥公”是指哪个隐士? A. 陶渊明
    B. 司马迁
    C. 桥玄
    答案:C

  3. 诗的主题主要讨论的是? A. 爱情
    B. 人才与社会
    C. 自然景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探讨人生哲理与社会情感。
  • 杜甫《春望》:反映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吕本中的《庞公》和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历史及社会的思考,但吕本中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心世界,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情感表达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精华》
  • 《李白与宋代诗歌的对比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腊月十三日送邢婿还乡 戏题秋香 阑暑 至豫章茂直座上戏书 季天叙为人相宅过余求诗戏书二绝 频夜烛花 道中四绝 义荣见示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 宣和壬寅十月余游江南二士一日道同月岩方崇 夜闻雪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捣的成语 亠字旁的字 肉字旁的字 羊落虎口 可但 包含腾的成语 三常 风字旁的字 包含患的词语有哪些 喜怒无处 以博一粲 元君 几字旁的字 别具肺肠 老着脸皮 自相矛盾 显擢 关开头的成语 齒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