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2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20:38
林坳深树不知门,
寂寂斋居避客喧。
贫到乱离都作达,道能忧患更称尊。
住山长策书千卷,
遗世高怀酒一樽。
除是纵游岩壑兴,
行踪不出水云村。
在深林的山坳中,树木茂密,仿佛没有出入的门;
我在这寂静的斋居中,避开世俗的喧嚣。
虽说贫穷到乱离,然而我依然志向高远,能忧虑世事更显尊贵。
我在山中长久地埋头写书,手中握着一樽美酒,
与世隔绝,心怀高远。
只是偶尔游玩山岩的兴致,
我的行踪却始终不离开这水云环绕的村庄。
这首诗中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遗世高怀”和“道能忧患”都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态,反映了清代隐士文化的影响。
作者介绍:彻凡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隐逸生活和高洁情操而闻名。其作品多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疏离。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对喧嚣世事的厌倦以及对高洁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反思与批判。开头的“林坳深树不知门”传达出一种深邃而孤寂的环境,象征着诗人远离人世的选择。接着“寂寂斋居避客喧”,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避世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喧闹社会的不屑与逃避。
“贫到乱离都作达”,这一句反映了即使身处贫困,诗人依然心怀理想与追求,表明了道德和志向的崇高。接下来的“住山长策书千卷”,则表现出诗人对学问的渴望与追求,表明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充实与满足。
最后两句“除是纵游岩壑兴,行踪不出水云村”则描绘了诗人偶尔的游玩与心灵的归属,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哲思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清静生活的赞美。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追求隐逸生活与精神自由,通过描绘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林坳深树不知门”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对贫穷的态度是怎样的?
“水云村”代表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分析为帮助理解与学习这首诗的多维度视角,激发对古代诗词的兴趣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