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1:03
春入渭阳花气多。春归时节自清和。冲晓雾,弄沧波。载与俱归又若何。
春天来到了渭阳,鲜花的香气弥漫四处。春天归来的时节,自然是安宁和谐。冲破晨雾,嬉戏于波涛之中。可是,带着你我归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诗中虽无特定典故,但“春”字常常被用来象征生机与希望;“渭阳”则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追求。
赵构(1107年-1187年),字德昭,号宣和,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宣和。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对家国的忧虑与个人的情感。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赵构在位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诗中流露出内心的惆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春日景色抒发个人情感。
《渔父词(其十四)》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从“春入渭阳花气多”开始,诗人用生动的词汇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渭阳的花香和清和的气候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和谐美好。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一种更为内省的情感,春日的美景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
“冲晓雾,弄沧波”这一句描绘了春晨的清新和活泼,激起波浪的嬉戏,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然而,“载与俱归又若何”则是对这种美好景象的反思与质疑,似乎在问,带着你我回去,是否能带走这份美好?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失落,表明尽管有着美好的春景,但人生的烦恼和困惑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轻快与沉重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深思,富有哲理性。
此诗通过描写春天的美好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索,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递出春天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春入渭阳花气多”中的“渭阳”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渭水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诗中提到的“弄沧波”意指:
A. 在波涛中嬉戏
B. 看波涛起伏
C. 听波涛声响
D. 游泳于波中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
A. 对国家的忧虑
B. 对春天的赞美
C. 对人生的思考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