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前汉门。夏贺良》

时间: 2025-04-30 01:51:02

诗句

汉代中微亦再昌,忠臣忧国冀修禳。

赤精符谶诚非妄,枉杀无辜夏贺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1:02

原文展示:

汉代中微亦再昌,
忠臣忧国冀修禳。
赤精符谶诚非妄,
枉杀无辜夏贺良。

白话文翻译:

汉朝的微弱时期又将重新繁荣,
忠臣为国忧虑,期望能修正错误。
赤精的符咒和预言绝非虚妄,
却冤屈了无辜的夏贺良。

注释:

字词注释:

  1. 汉代中微:指汉朝的衰弱时期。
  2. 忠臣:指忠诚于国家和皇帝的臣子。
  3. 修禳:修正或解除不好的预兆。
  4. 赤精符谶:古代用以预测吉凶的符咒和预言。
  5. 枉杀无辜:冤屈并杀害了无辜的人。

典故解析:

  • 夏贺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因与忠臣的形象相符而被所提及。其遭遇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复杂和残酷。
  • 赤精:古代道教中一种用来占卜的符咒,象征着对未来的预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诗歌中表现出的政治关怀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闻名。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表达了对汉代历史的反思和对忠臣遭受冤屈的悲痛,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对历史教训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前汉门》以汉代的衰落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忠臣遭受冤屈的同情与愤慨。开篇以“汉代中微亦再昌”引入,透露出历史的循环与复兴的希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注。接着提到“忠臣忧国冀修禳”,表现了忠臣们的苦心孤诣,他们希望通过修正错误来拯救国家,展现了忠诚与责任感。

诗中提到的“赤精符谶”引入了占卜与预言的元素,表明诗人对命运与历史的深刻思考,暗示了即使有预言在前,但无辜的人仍然会遭到误杀,这种命运的无奈与历史的悲剧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一句“枉杀无辜夏贺良”则是对历史冤屈的直接指控,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表明对正义的渴望。

整首诗采用了对仗工整、音韵和谐的古诗形式,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国家与历史的深沉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汉代中微亦再昌:讲述汉朝的历史背景,虽曾衰弱,但仍有复兴的可能。
  2. 忠臣忧国冀修禳:忠诚的臣子们因国家的危机而感到忧虑,希望能通过修正过错来拯救国家。
  3. 赤精符谶诚非妄:赤精符咒和预言的存在是有其真实性的,暗示着对未来的预知。
  4. 枉杀无辜夏贺良:强调历史的悲剧,表达对无辜者遭受冤屈的愤慨。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赤精符谶象征着命运与历史的交织,反映了对未来的无力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忠臣遭冤屈的表现,传达了对正义与责任的关注,揭示了政治的复杂与历史的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汉代:象征国家的兴衰。
  2. 忠臣:象征忠诚与责任。
  3. 赤精符谶:象征对命运的预知与无奈。
  4. 无辜者:象征被误解与冤屈的正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赤精符谶”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占卜用的符咒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饮食

  2. 诗的主题主要关注什么? A. 爱情
    B. 历史的反思与忠臣的遭遇
    C. 自然风光

  3. 诗中“忠臣忧国冀修禳”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虑与希望
    B. 欢乐与庆祝
    C. 绝望与放弃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切感受。

诗词对比:

  • 将《前汉门》与《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春望》更侧重于个人的忧愁与国家的困境;而《前汉门》则更强调历史的教训与忠臣的冤屈。

参考资料:

  1. 《唐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历史与诗歌》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点绛唇 其一 偶赠 点绛唇四首 其三 点绛唇 题张啸虎《山城狂欢集》 点绛唇·旅夜闻杜鹃 点绛唇 点绛唇·荒草寒烟 点绛唇(春日) 点绛唇 极乐寺 点绛唇 点绛唇 樱桃小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修修补补 雷令风行 戈字旁的字 四奸 摧毁廓清 井臼躬操 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字旁的字 烁玉流金 車字旁的字 用字旁的字 兵开头的成语 不得要领 洒脱 包含倦的词语有哪些 履岁 贫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