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前汉门。周苛纪信》

时间: 2025-04-30 01:51:00

诗句

为主坚能不顾身,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谁是君王出热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51:00

原文展示

为主坚能不顾身,
赴汤蹈火见忠臣。
后来邦国论心义,
谁是君王出热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忠臣为国赴汤蹈火、奋不顾身的精神,后世讨论一个国家的忠诚与义气时,谁才是那位真正的君王与热心之人。

注释

  • 为主:为君主,指为国家或领导服务。
  • 坚能不顾身:意为坚决能够不顾自己的安危。
  • 赴汤蹈火:比喻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 忠臣:指忠诚于国家和君主的臣子。
  • 邦国:指国家和地方。
  • 论心义:讨论忠诚与义气。
  • 热人:热心于国事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昙,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和忠臣的关怀,风格奔放而豪迈。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忠臣辈出之时,诗人借此诗表达了对忠臣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定的期盼。

诗歌鉴赏

《前汉门》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描绘了忠臣为国奉献的高尚精神。首句“为主坚能不顾身”,开篇即明确了诗人对忠臣的赞美之意,表现出忠诚所需的牺牲精神。接下来的“赴汤蹈火见忠臣”更是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象,传达了忠臣无畏艰险、勇敢无畏的形象,展现了古代忠臣的英雄气概。

在后两句中,诗人转向对历史和未来的反思,提到“后来邦国论心义”,强调了在历史长河中,忠诚和义气的讨论。最后一句“谁是君王出热人”,则引发了对真正领导者的思考,谁才是那个愿意为国捧心血、献热情的人。整首诗通过忠臣的形象,反映了对国家和君王的深刻思考与期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为主坚能不顾身:表达忠臣为君主无畏牺牲的决心。
  2. 赴汤蹈火见忠臣:生动比喻忠臣愿意冒险,表现出对国家的坚定不移。
  3. 后来邦国论心义:引出对忠诚与义气的讨论,反映历史的延续。
  4. 谁是君王出热人:质疑真正的领导者,强调忠诚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赴汤蹈火”,形象地说明了忠臣的无畏。
  • 对仗:整首诗用词工整,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忠臣的无私奉献和国家的重要性,质问历史与现实中真正的领导者,表现出对忠诚和义气的追求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臣:象征着忠诚与牺牲。
  • 汤火:象征艰难险阻,代表忠臣的勇敢。
  • 君王:象征领导者的责任与义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为主坚能不顾身”中“坚”字的意思是?

    • A. 坚硬
    • B. 坚定
    • C. 坚强
  2. “赴汤蹈火”比喻了什么?

    • A. 逃避困难
    • B. 勇往直前
    • C. 不顾他人
  3. 诗中“谁是君王出热人”表达了什么?

    • A. 君王的伟大
    • B. 对忠诚领导者的质疑
    • C. 君王的无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忠诚。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反映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比较唐代的《前汉门》和宋代的《岳阳楼记》,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的深沉思考和忠诚情感,但风格和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与历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北使还襄邑道中作(九月三十日) 晚归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清明日清远峡作 春分日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答蛱蝶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蛱蝶请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请马兰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马兰请客 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客谢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跼蹐不安 翘舌音 觕率 晋阳之甲 血染沙场 戈字旁的字 皮字旁的字 馬字旁的字 称贤荐能 威刑不肃 平地楼台 圆折 包含瓴的词语有哪些 貝字旁的字 亠字旁的字 夜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