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6: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6:06:51
给孤长者
作者: 释云 【宋代】
远迓瞿昙至给孤,
竚聆有法为开敷。
早知是法应须舍,
好请乘时出帝都。
远道而来,瞻仰佛祖给孤长者,
聆听教义,期待能获得启迪。
早已知道修行的道理应该舍弃世俗,
不如趁此时机,出发前往帝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给孤长者”是佛教中的一位高僧,他在佛教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诗中提到的“瞿昙”即释迦牟尼,表明诗人对佛教的尊重与向往。
作者介绍:
释云是宋代的一位僧人,其作品多体现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风格简洁而富有深意。释云的诗作常常以清净、淡泊的情怀为主,体现出对世俗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佛教教义的探求,表达对修行与超脱世俗的向往,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佛教信仰的重视。
《给孤长者》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崇敬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以“远迓瞿昙至给孤”引出对佛教祖师的礼敬,诗人在远道而来的过程中,暗示了他对心灵启迪的渴望。接下来的“竚聆有法为开敷”则体现了他对佛法的重视,期待通过聆听来获得智慧与解脱。
然而,诗中“早知是法应须舍”的句子则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诗人明白修行中需要舍弃世俗的欲望与纷扰,却又面临着现实的诱惑。这种矛盾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思考与反省。最后一句“好请乘时出帝都”则显示了诗人对改变现状、追寻内心平静生活的决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既有对佛教的尊重,也有对自我修行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渴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尊重,反映了诗人对修行与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展现了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给孤长者”指的是哪位佛教高僧?
A. 释迦牟尼
B. 达摩祖师
C. 文殊菩萨
D. 观音菩萨
诗人在诗中希望通过聆听获得什么?
A. 财富
B. 智慧与启迪
C. 权力
D. 名声
诗中提到的“舍”是指什么?
A. 舍弃世俗的欲望
B. 舍弃友谊
C. 舍弃金钱
D. 舍弃家庭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给孤长者》和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体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但前者更倾向于佛教哲理的探求,而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体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两首诗在主题上互为补充,均反映了对自在生活的追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