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5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57:05
行路难
作者:洪繻 〔清代〕
虎可驯兮龙可攀,
石能渡海舟登山。
尘途咫尺不可过,
世人惟有行路难!
北风白日天地阔,
荆棘忽生顷刻间。
蓬莱弱水千万丈,
人情变幻为波澜。
听我歌,行路难。
壮士徘徊何所往?
拔剑斫地一身宽。
这首诗表达了人生路途的艰难与不易。诗人首先提到,老虎虽可驯服,龙也可以攀登,石头能渡海,船也能登山,但在尘世的道路上,短短的距离却难以跨越,世人仅有的就是这行路的艰难。接着,北风呼啸,白天宽广的天地间,荆棘却在瞬间滋生。蓬莱山的弱水深不可测,人情世故也如波澜般变幻莫测。诗人呼吁大家听他歌唱,感受行路的艰难,壮士徘徊于何处去?他拔剑砍向大地,决心让自己心宽。
作者介绍
洪繻(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涉及多种题材,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行路难》创作于清朝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道路的苦恼与思考,反映了普遍的社会情感。
《行路难》以其直白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人生的艰辛与挑战。开篇的比喻生动形象,虎与龙的对比,既表达了力量与理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在追寻理想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诗人通过“尘途咫尺不可过”一句,引入了对现实的思考,距离虽近,却因为世俗的束缚而难以逾越。
诗中的北风、白日与荆棘的描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难,尤其是北风的呼啸,给人一种孤独与无助感。接下来的“蓬莱弱水千万丈”则暗示了理想的遥不可及,以及人情世故的多变。最后,诗人以“拔剑斫地”收尾,展现了对抗命运的决心,表明即使行路艰难,仍要勇敢面对。
整首诗情感真挚,节奏铿锵,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励人们在追求理想的路途上不断前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行路难”为主题,反映了人生追求的艰辛与挑战,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勇往直前的决心与勇气。
意象词汇
每一个意象都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哪几种动物?
“尘途咫尺不可过”意指什么?
诗人最后用什么象征勇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和洪繻的《行路难》都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艰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李白通过豪放的情感与壮丽的景象激发勇气,而洪繻则通过细腻的对比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生活的真实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