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路难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22:06:20

诗句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

倡家少女名桃根。

贫穷夜纺无灯烛。

何言一朝奉至尊。

至尊离宫百馀处。

千门万户不知曙。

惟闻哑哑城上乌。

玉阑金井牵辘轳。

丹梁翠柱飞流苏。

香薪桂火炊雕胡。

当年翻覆无常定。

薄命为女何必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06:20

行路难二首 其一

原文展示: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
倡家少女名桃根。
贫穷夜纺无灯烛。
何言一朝奉至尊。
至尊离宫百馀处。
千门万户不知曙。
惟闻哑哑城上乌。
玉阑金井牵辘轳。
丹梁翠柱飞流苏。
香薪桂火炊雕胡。
当年翻覆无常定。
薄命为女何必粗。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看到长安的客栈门口吗?
那里的少女名叫桃根。
她贫穷地在夜里纺织,却没有灯烛照明。
怎么能够说她一朝就能够侍奉至尊呢?
至尊在离宫中有百余处,
成千上万的家门却不知道天亮。
只听见城上乌鸦哀鸣。
玉栏金井旁拉动着轱辘。
红色的梁柱和绿色的柱子上悬挂着流苏。
用香木和桂枝的火焰炊煮着精致的胡菜。
往日的翻覆是多么无常!
薄命的女子何必如此艰辛呢?

注释: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代表繁华与富贵。
  • 倡家:指的是妓院,倡即指妓女。
  • 桃根:桃根是一个人名,象征着美丽的少女。
  • 至尊:指的是皇帝。
  • 千门万户:形容家门极多,暗指百姓的生计与生活。
  • 玉阑金井:指精美的建筑装饰。
  • 翻覆无常:形容命运变化不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费昶,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著称,擅长描写民生疾苦,关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民众生活艰难。诗人通过描绘妓女桃根的生活,反映出那个时代女性的不幸与命运的无常。

诗歌鉴赏:

《行路难二首 其一》通过对妓女桃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命运。诗的开头以“君不见”引入,直接与读者对话,抓住了人们的注意力。接着,诗人以桃根的贫困生活为切入点,表现了她在黑暗中纺织的孤独与无助。诗中“何言一朝奉至尊”一句,揭示了女性在权力面前的无奈与渺小,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控诉。随后,诗人描绘了长安繁华的景象与桃根的悲惨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细腻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深切同情。诗中对命运的感叹和对女性命运的无奈反思,使得这首诗在古诗词中显得格外动人。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以长安客舍揭开全诗,暗示繁华与落寞并存。
    • 倡家少女名桃根:引入桃根,设置人物背景。
    • 贫穷夜纺无灯烛:描绘桃根的困境,营造悲惨氛围。
    • 何言一朝奉至尊:反问句式,突出女性命运的无力感。
    • 至尊离宫百馀处:描述皇权的分散,暗示权力的远离与无关。
    • 千门万户不知曙:指代百姓的困苦与无知。
    • 惟闻哑哑城上乌:乌鸦叫声,象征凄凉。
    • 玉阑金井牵辘轳:描绘繁华的场景,形成对比。
    • 丹梁翠柱飞流苏:进一步渲染富贵气象。
    • 香薪桂火炊雕胡:描绘日常生活,显示奢华与桃根的贫困。
    • 当年翻覆无常定:感叹命运无常。
    • 薄命为女何必粗:质问女性命运的艰辛,表达同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薄命”形象化女性的命运。
    • 对仗:如“玉阑金井,丹梁翠柱”,形成音韵美。
    • 拟人:乌鸦的哀鸣赋予生动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反映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批判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唤起人们对底层女性的同情与关注。

意象分析:

  • 桃根:象征着被压迫的女性,寄托了诗人对她们命运的叹息。
  • 长安:代表繁华的都市,与桃根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 黑夜与灯烛:象征了希望与绝望的交织。
  • 乌鸦:象征凄凉,反映了社会的冷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少女名为何?

    • A. 桃华
    • B. 桃根
    • C. 桃花
  2. 诗中用什么动物表现悲凉的情感?

    • A. 鸟
    • B. 乌鸦
    • C. 鹦鹉
  3. 诗人通过哪种意象表现女性命运的无常?

    • A. 明月
    • B. 风云
    • C. 翻覆

答案

  1. B. 桃根
  2. B. 乌鸦
  3. C. 翻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比较费昶的《行路难》与李白的《将进酒》,可以看出前者更加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而后者则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个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南北朝文学研究》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以庭前海棠梨花一枝寄李十九员外 伤春 早起五言三韵 雨村 僧影 隰州新驿赠刺史 秋郊闲望有感 野寺 寄禅师 乾宁三年丙辰在奉天重围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隐嶙 抚躬自问 逼不得已 言字旁的字 狗拿耗子 一小撮 化公为私 飠字旁的字 掌骨 盆倾瓮倒 脸无人色 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包含车的成语 龍字旁的字 丨字旁的字 挂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