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1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15:18
同崔员外秋宵寓直
王维
建礼高秋夜,承明候晓过。
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
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
更惭衰朽质,南陌共鸣珂。
在这个高耸的秋夜,礼乐之声依然在耳边回响,清晨的明亮即将到来。
九门的寒气透彻无比,万家钟声在晨曦中此起彼伏。
月亮高悬,像是藏匿在星斗之间,云层消散,露出了绛河的美丽。
我更觉得惭愧,自己衰老朽弱的身体,与南陌上的鸣珂声相映成趣。
王维的这首诗展现了他在中秋夜的静谧与深思,结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和自我感悟。诗中提到的绛河和鸣珂等意象,不仅表现出天上人间的和谐美,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及对生活的思索。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阮籍,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他的诗风以清新、淡雅著称,常常融合了佛教哲学思想。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王维在长安的官职生涯中,反映了他在繁忙的政治生活与清静的自然景观中所产生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王维的独特审美情趣与哲思。诗的开头以“建礼高秋夜”引入,暗示了一个庄严肃穆的氛围,接着通过“承明候晓过”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晨光即将到来的期待。接下来的“九门寒漏彻,万井曙钟多”则刻画了长安城的寒冷与生机,钟声的回响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繁忙与人们的生活气息。最后两句“月迥藏珠斗,云消出绛河”更是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月亮与银河的意象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惭愧,表达了他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构建了一个静谧而富有哲理的秋夜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深邃的美。
整首诗抒发了对秋夜自然景色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绛河”指的是?
诗中“更惭衰朽质”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