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3:57
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
在红罗袖子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但在白玉盘中却看不见。
我怀疑是老僧停止了念诵,手腕上推落了水晶珠子。
此诗中提到的“老僧”可能指代对佛教修行的隐喻,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水晶珠”,在中国文化中常用于象征灵性和智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李白游历过程中,或许是在某个寺庙中,目睹僧人修行的情景而生发的感慨,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思考。
李白的《白胡桃》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吸引读者。诗中通过对比“红罗袖”和“白玉盘”,展现出一种矛盾的美感,既有外在的华丽,也有内在的空灵。红罗袖的鲜艳与白玉盘的纯净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物质与精神世界的差异。接着,诗人以“老僧”的形象引入,传达出一种悟道的境界,隐喻着人们在繁华世界中的迷失和对心灵归宿的追求。最末一句“腕前推下水晶珠”,不仅暗示了在修行中的失落,也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遗忘,令人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外在与内在的深刻思考,反映了李白对佛教文化的思索与对心灵归宿的渴望。
选择题: 红罗袖象征什么?
A. 内在的智慧
B. 外在的华丽
C. 生活的困扰
填空题: "白玉盘中看却无" 的意思是 ____。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老僧”是指年轻和尚。(对/错)
白胡桃,一种普通果物,而在“诗仙”李白笔下,竟是那样冰清玉洁,那样的灵秀剔透。这首咏物小诗的开首两句就很不一般:“红罗袖中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这里,诗人从五颜六色中挑出红、白两色作底色,来衬托白胡桃的洁白无瑕你看,将它藏在红罗袖中.红白分明,欲掩却露;将它放在白玉盘上,桃盘一色,欲显却隐。这里用一个“见”字,一个“无”字,两相对比,不仅描绘出了胡桃的色泽,更赋予它活泼与顽皮。这个白色的果物像个小精灵,它以红罗为伴时,突显着自己;而当它滚动到白玉盘中时,却又好像消逝了。以上两句,本来就生动得叫人感到白胡桃在和人捉迷藏,可紧接着的两句,诗人又把一幅写意诗画升华到最高境界:“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精珠。”这里以珠宝比喻胡桃,极言了胡桃的晶莹,同时,诗人发挥了自己的奇特想像,给小小的白胡桃罩上了一层虚幻迷离的色彩:难怪它白得那样纯正,那样透灵,却原来它久缀于老僧的腕上,长听经文念诵,长受佛家香火,哪里还会不白?哪里还会不清?在这种氛围中,让人不得不下功夫去分辨:此物究竟是普通的胡桃,还是珠宝?这种“似是而非”,实在是不可胜收的朦胧美!诗中“疑”字本身说明它不是真的,让读者有更好的想象空间,承上启下,为下文做了铺垫,此诗语言平实,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白胡桃本是一种俗物,可一经大诗人李白的神笔点化,它却变得如珠似玉、高贵华美了!诗人那瑰丽奇特的“诗心”和那“点石成金”的生花妙笔,那状物却不滞于物、绘形而不囿于形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在这首小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总之,这首诗虽无深意,但设想奇特,行文通俗且美妙,把白胡桃的形象描绘得生动而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