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55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作者:李白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唐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巴东出发,经过瞿唐峡,登上巫山最高峰的旅程。诗人行舟数千里,正值海上明月圆满之时。经过瞿唐峡后,终于攀登到巫山山顶。巫山的高峻无边,巴国的风景尽在眼前。诗人攀登高峰,俯瞰四周,山顶没有烟雾缭绕,视野开阔。回头望去,失去了那丹霞的美景,仰望青天,若能触摸这蓝天,银汉(银河)又在何方呢?望着云彩,想起苍梧,记得水流的方向,辨别出海的波涛。傍晚时分,独自游历,领略到无尽的幽深意境。积雪照亮空谷,悲风在树梢间呼啸。归途虽欲渐暗,佳趣却未曾停歇,江边寒风中早早传来猿啼,松林间夜色已然明月升起。月色悠然,清猿啼鸣。离山时不忍心听那猿声,挥动船桨,归向孤舟。
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情感奔放,多描绘山水景物与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游历巴东、瞿唐峡及巫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在壮丽山河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哲思。诗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和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李白对自由和人生的思考。
李白的这首《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篇即以“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引入,设定了一个宏大的背景,展现了诗人远行的气势与壮丽的景象。诗中,通过对巫山高耸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逐渐将视角转向内心,面对青天与银河的沉思,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几句,诗人对归途的思考、对自然的依恋,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与对自然的无尽眷恋。“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一句,既是对离别的惆怅,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高潮,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巫山壮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出一种对自由、孤独的向往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从哪里出发的?
诗中提到的“青天若可扪”中的“青天”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挥策还孤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