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2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1:28
十二月二十三日作,兼呈晦叔
白居易
案头历日虽未尽,
向后唯残六七行。
床下酒瓶虽不满,
犹应醉得两三场。
病身不许依年老,
拙宦虚教逐日忙。
闻健偷闲且勤饮,
一杯之外莫思量。
即使桌上的日历尚未翻完,
剩下的也仅有六七页。
床下的酒瓶虽然不满,
但我仍然可以醉得两三次。
病弱的身体不允许我因老而懈怠,
笨拙的官职虚教我日夜忙碌。
听闻你能偷得闲暇,且要勤于饮酒,
在酒杯之外就不要再去思虑了。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称。他的作品反映了对民生的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十二月二十三日,正值年末,诗人通过对日历和酒瓶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韵律,描绘了诗人对年末时光的感悟和对饮酒的向往。开头两句通过“案头历日”和“床下酒瓶”勾勒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日常,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虽然日历未尽,但诗人却不以为意,反而从酒瓶中寻得一丝慰藉。
中间的“病身不许依年老”和“拙宦虚教逐日忙”则揭示了诗人对自身状况的无奈。他意识到身体的病痛和官职的繁忙始终困扰着自己,使得生活充满了压力。然而,尽管如此,诗人依然选择以饮酒来解忧,体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最后一句“闻健偷闲且勤饮”则是对友人的劝勉,鼓励他在忙碌之余也要享受生活,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幽默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白居易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豁达心境。
整首诗表面上是对饮酒的乐趣的描写,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哲理思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对个人自由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床下酒瓶”暗示了什么?
A. 饮酒的习惯
B. 财物的积累
C. 健康的状态
答案:A
“病身不许依年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老年的无奈
B. 对身体的满足
C. 对生活的期待
答案:A
诗歌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A. 对岁月的感慨
B. 对饮酒的赞美
C. 对官场的批判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