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23: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23:05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傍晚的阳光红得像火,晴空中的蓝色胜过了碧蓝。
云朵的形状各不相同,月亮在三日初升时显得弯弯的。
大雁思念北方,砧板上的忧愁满载着南方的水流。
萧条的秋天气息已经弥漫,虽然未老却已深深理解这种感觉。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唐诗中常见。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以平易近人、富有生活气息而闻名,尤其擅长写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
《秋思》是在白居易的晚年创作的,诗中流露出对秋天的感慨及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他在仕途波折后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秋思》是一首通过描写秋天的自然景象而引发的思乡之情的诗。诗的开头用夕阳和晴空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秋日的图景,夕照的红与晴空的碧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兽形云”和“弓势月”展现了秋天的变化,云朵的多样和新月的弯曲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接下来的两句“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则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大雁自北方飞来,和砧板上的忧愁相结合,形成了鲜活的意象,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惦记与牵挂。最后一句“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更是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了在秋季的萧条中,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白居易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以及人对故乡的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秋天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人生的孤独和对温暖人情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季节变化紧密结合,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
诗中“夕照红于烧”中的“烧”指代什么?
A. 火焰
B. 阳光
C. 夕阳
“雁思来天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乡
C. 忧愁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比
B. 比喻
C. 拟人
以上是对《秋思》的全面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