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 其二》

时间: 2025-07-27 03:32:43

诗句

竟夕如人语,风声在柳条。

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

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32:43

原文展示:

秋夜 其二
作者:谭敬昭 〔清代〕

竟夕如人语,风声在柳条。
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
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

白话文翻译:

整夜仿佛有人在低语,风声在柳枝上轻轻荡漾。
寒虫停留在屋角,远处的野火正烧向山腰。
小院渐显秋意,长久吟唱的酒意未曾散去。
坐在这里看着残月,低垂的月光隔着溪桥映照过来。

注释:

  • 竟夕:整夜,整个晚上。
  • 如人语:像是人声在低声说话,形容风声轻柔。
  • 寒虫:指秋天的虫鸣,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停留,停留在某个地方。
  • 野烧:指野外的火焰,燃烧的火。
  • 小院秋将老:小院子里秋天的气息渐浓,显得有些衰败。
  • 长吟:长时间吟唱,形容醉酒后沉醉的状态。
  • 残夜月:残存的夜晚的月亮,表明时间已接近黎明。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残夜月”可引申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类似于古诗中常见的月亮意象,象征着孤独和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谭敬昭,清代诗人,出身于文人世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结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秋夜 其二》是一首描绘秋夜意境的诗作,诗人在宁静的夜晚,倾听风声与虫鸣,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略显凄凉的氛围。诗的开头“竟夕如人语”即以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结合,让读者感受到风声似乎在诉说着什么,仿佛在低声细语,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描写寒虫在屋角的留驻,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象,增强了秋夜的寂寥感。

“野烧入山腰”则通过对远处火光的描绘,唤起了人们对秋季丰收与自然循环的思考,也引发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小院秋将老,诗人虽然感受到秋的衰败,但“长吟酒未消”则表现出一种不愿意放弃的情绪,似乎是在对抗时光的流逝。

最后,诗人在“坐看残夜月”中沉浸于对月亮的凝视,象征着对过去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整首诗以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深情和思考,是清代诗歌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竟夕如人语:夜晚的风声轻柔,如同人在低语,带有一种亲切感。
  2. 风声在柳条:风在柳树间摇曳,形成一种自然的乐声,增添夜的静谧。
  3. 寒虫留屋角:寒冷的秋夜,虫鸣声在屋角响起,增添孤独的气氛。
  4. 野烧入山腰:远处的野火在山腰处燃烧,象征着秋季的气息与自然的变化。
  5. 小院秋将老:小院已显得有些衰败,传达出岁月的流逝。
  6. 长吟酒未消:诗人沉醉于酒中,似乎在对抗现实的孤独。
  7. 坐看残夜月:凝视着夜空中的残月,表达了对时光的思考。
  8. 低度隔溪桥:月光低垂,隔着溪流照耀,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竟夕如人语”,赋予风声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如“柳条”、“虫鸣”、“月亮”等,传达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的深思。诗人在孤独中寻求酒的慰藉,最终又在月光下反思人生,展现了对秋天的独特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柳条:象征柔情与生命的脆弱。
  2. 寒虫:代表秋天的凋零与孤独。
  3. 野烧:象征大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循环。
  4. 月亮:常见的意象,象征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竟夕如人语”指的是什么?

    • A. 整个晚上有人的声音
    • B. 风声像人说话
    • C. 夜间的虫鸣声
  2. “寒虫留屋角”中的“寒虫”指什么?

    • A. 温暖的虫子
    • B. 秋天的虫鸣
    • C. 冬天的虫子
  3. 诗人如何对待时光的流逝?

    • A. 逃避
    • B. 接受
    • C. 反思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亮为意象,表达思念之情,情感深邃。
  • 白居易《夜雨寄北》:通过雨夜描绘孤独,体现了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古诗词鉴赏指南》
  3. 《唐诗三百首》解读

这些参考书目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美与意境。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黄伯渊见寄二首 和黄伯渊见寄二首 和何伯温见寄二首 和程教元日韵 何止言挽诗 何正言母安人挽诗 寒暄不齐二绝 桂又次韵赠阮甥 官舍见月三首 官舍见月三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合眼摸象 皮钱 女字旁的字 事过景迁 冰消冻解 田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讪斥 吸食 丨字旁的字 砺山带河 包含敷的成语 甘字旁的字 席盖 斆死 不讳之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