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22
原文展示:
亹亹谈先王,古今谁有得。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嗟彼三代后,沦胥入战国。翟璜闻一言,惭俛惭李克。论材称权衡,轻重无物惑。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不断地谈论古代的君王,古今谁能真正领悟?施政虽是次要的,关键在于情感不隐藏。叹息那三代之后的时代,逐渐沦为战国纷争。翟璜听到一句话,感到羞愧于李克。评价人才如同权衡轻重,不会被任何事物迷惑。我的心若能如此,才能承担起他人的责任。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国,宋代诗人,字平父,王安石之弟,其诗风清新,多有政治抱负和道德思考。此诗可能反映了作者对古代政治和道德标准的思考,以及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王安国对古代政治和道德进行深入思考后所作,表达了对三代之后社会沦为战国纷争的忧虑,以及对个人道德和责任感的要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君王的谈论,表达了对古今政治和道德标准的深刻思考。诗中“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一句,强调了施政虽为次要,但情感的真实和坦诚至关重要。诗人通过对翟璜和李克的提及,暗示了对个人道德和智慧的重视。最后,诗人提出“吾心能如此,乃可任人责”,表达了对个人责任感的强调,认为只有内心清明,才能承担起他人的责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道德和政治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古代政治和道德标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道德和责任感的强调。诗人通过对古代君王的谈论,表达了对古今政治和道德标准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内心清明和责任感的要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翟璜”和“李克”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汉代 D. 唐代
诗中“施为虽绪馀,要在情不匿”一句的意思是? A. 施政虽为次要,但关键在于情感的真实和坦诚。 B. 施政虽为次要,但关键在于情感的隐藏。 C. 施政虽为次要,但关键在于情感的表达。 D. 施政虽为次要,但关键在于情感的控制。
诗中“论材称权衡”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