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忘言》

时间: 2025-05-07 07:31:25

诗句

宋国旌孝子,东门毁以毙。

楚王好细腰,后宫馁而殪。

物情信可怜,徇外易生死。

身存宠可誇,亡矣安所恃。

吾今思彼哉,未足语释利。

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

吹嘘出虹蜺,顿挫入尘滓。

爱憎虽人为,荣辱乃天使。

恩无斯须怀,怨已塞天地。

百年呼吸中,毫发谁豫己。

适者默然窥,阴阳驱意气。

始终本何有,一息累万世。

由来适人适,宿昔多如此。

喟余聊自欲,安得忘言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25

原文展示

忘言 王安国 〔宋代〕

宋国旌孝子,东门毁以毙。楚王好细腰,后宫馁而殪。物情信可怜,徇外易生死。身存宠可誇,亡矣安所恃。吾今思彼哉,未足语释利。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吹嘘出虹蜺,顿挫入尘滓。爱憎虽人为,荣辱乃天使。恩无斯须怀,怨已塞天地。百年呼吸中,毫发谁豫己。适者默然窥,阴阳驱意气。始终本何有,一息累万世。由来适人适,宿昔多如此。喟余聊自欲,安得忘言士。

白话文翻译

宋国表彰孝子,东门因毁谤而死。楚王喜欢细腰,后宫因饥饿而亡。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身存时宠幸可夸耀,死后又依靠什么。我现在思考这些,不足以谈论释利。纷扰的智慧惊动愚昧,卑微地学习迎合世俗。吹嘘出彩虹,顿挫入尘埃。爱憎虽是人为,荣辱却是天定。恩情不长久,怨恨已充满天地。百年人生中,谁能预料自己的命运。适应者默默观察,阴阳驱使意气。始终本无定,一息之间累及万世。向来适应他人,过去多是这样。我叹息自己,如何能找到忘言的人。

注释

  • 旌孝子:表彰孝子。
  • 东门毁以毙:东门因毁谤而死。
  • 楚王好细腰: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
  • 后宫馁而殪:后宫因饥饿而亡。
  • 物情信可怜:物情确实可怜。
  • 徇外易生死: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 身存宠可誇:身存时宠幸可夸耀。
  • 亡矣安所恃:死后又依靠什么。
  • 扰扰智惊愚:纷扰的智慧惊动愚昧。
  • 卑卑学阿世:卑微地学习迎合世俗。
  • 吹嘘出虹蜺:吹嘘出彩虹。
  • 顿挫入尘滓:顿挫入尘埃。
  • 爱憎虽人为:爱憎虽是人为。
  • 荣辱乃天使:荣辱却是天定。
  • 恩无斯须怀:恩情不长久。
  • 怨已塞天地:怨恨已充满天地。
  • 百年呼吸中:百年人生中。
  • 毫发谁豫己:谁能预料自己的命运。
  • 适者默然窥:适应者默默观察。
  • 阴阳驱意气:阴阳驱使意气。
  • 始终本何有:始终本无定。
  • 一息累万世:一息之间累及万世。
  • 由来适人适:向来适应他人。
  • 宿昔多如此:过去多是这样。
  • 喟余聊自欲:我叹息自己。
  • 安得忘言士:如何能找到忘言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弟弟。他以文学才华著称,诗风清新,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王安国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对忘言之士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国表彰孝子、楚王好细腰等历史典故的引用,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和悲哀。诗中“物情信可怜,徇外易生死”一句,深刻表达了人为了外在的名利而改变自己的本性,甚至牺牲生命的悲哀。王安国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批判,表达了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失望。

诗中的“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和“吹嘘出虹蜺,顿挫入尘滓”等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们在社会中的迷茫和挣扎。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忘言之士的向往,希望找到一个能够超脱世俗、不被言语所累的人,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宋国旌孝子,东门毁以毙:宋国表彰孝子,东门因毁谤而死。
  2. 楚王好细腰,后宫馁而殪: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后宫因饥饿而亡。
  3. 物情信可怜,徇外易生死: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4. 身存宠可誇,亡矣安所恃:身存时宠幸可夸耀,死后又依靠什么。
  5. 吾今思彼哉,未足语释利:我现在思考这些,不足以谈论释利。
  6. 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纷扰的智慧惊动愚昧,卑微地学习迎合世俗。
  7. 吹嘘出虹蜺,顿挫入尘滓:吹嘘出彩虹,顿挫入尘埃。
  8. 爱憎虽人为,荣辱乃天使:爱憎虽是人为,荣辱却是天定。
  9. 恩无斯须怀,怨已塞天地:恩情不长久,怨恨已充满天地。
  10. 百年呼吸中,毫发谁豫己:百年人生中,谁能预料自己的命运。
  11. 适者默然窥,阴阳驱意气:适应者默默观察,阴阳驱使意气。
  12. 始终本何有,一息累万世:始终本无定,一息之间累及万世。
  13. 由来适人适,宿昔多如此:向来适应他人,过去多是这样。
  14. 喟余聊自欲,安得忘言士:我叹息自己,如何能找到忘言的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吹嘘出虹蜺,顿挫入尘滓”中的“虹蜺”和“尘滓”,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社会中的浮沉。
  • 对仗:如“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中的“扰扰”与“卑卑”,“智惊愚”与“学阿世”,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不公,以及对忘言之士的向往,体现了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旌孝子:表彰孝子,象征社会对道德的推崇。
  • 东门毁以毙:东门因毁谤而死,象征社会对言论的压制。
  • 楚王好细腰: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象征统治者的个人喜好对社会的影响。
  • 后宫馁而殪:后宫因饥饿而亡,象征社会对美的追求导致的悲剧。
  • 吹嘘出虹蜺:吹嘘出彩虹,象征虚幻的美好。
  • 顿挫入尘滓:顿挫入尘埃,象征现实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宋国旌孝子”和“楚王好细腰”分别指的是什么?

    • A. 宋国表彰孝子,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
    • B. 宋国表彰孝子,楚王喜欢细腰的男子
    • C. 宋国表彰孝子,楚王喜欢细腰的女子
    • D. 宋国表彰孝子,楚王喜欢细腰的男子
  2. 诗中“物情信可怜,徇外易生死”表达了什么意思?

    • A. 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 B. 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 C. 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 D. 物情确实可怜,为外物而改变生死
  3. 诗中“扰扰智惊愚,卑卑学阿世”中的“扰扰”和“卑卑”分别指的是什么?

    • A. 纷扰的智慧,卑微地学习
    • B. 纷扰的智慧,卑微地学习
    • C. 纷扰的智慧,卑微地学习
    • D. 纷扰的智慧,卑微地学习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政治现实的感慨。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通过对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安国的《忘言》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但《忘言》更多地揭示了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和悲哀,而《泊船瓜洲》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王安国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鉴赏。
  • 《王安石诗选》:收录了王安石的诗作,包括《泊船瓜洲》等名篇。
  • 《苏轼诗选》: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包括《和子由渑池怀旧》等名篇。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一 吴县朱良性 苏州府吴县叶于乔 治安疏 蒲葵扇 厓门奇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阙的成语 眼盼盼 相生相克 戈字旁的字 包含冻的成语 水套 饿莩遍野 竹字头的字 西字头的字 天外 扶急持倾 鍡鑸 留题 多可少怪 打草惊蛇 母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