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9: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9:54
贺新郎 题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二首
曾国藩
艳福如斯也!记年华,同年二百,君其少者。
刚是凤池骞翥后,又结鸳鸯香社。
看此去雕鞍宝马,袍是烂银裳是锦,
算美人名士真同嫁。好花样,互相借。
淋漓史笔珊瑚架,说催妆,新诗绮语,
凡人传写,才子风流涂抹惯,
莫把眉痕轻画。当记取初三月夜。
欲问大罗天上事,恐小姑群婢同惊讶。
属郎语,声须下。
这真是艳福如此啊!回想年华,我们同龄,年纪差不多。
刚刚经历了凤池的飞跃,又能结成鸳鸯。
看这出行,骑着雕鞍宝马,
衣袍是烂银制成,衣裳是锦绣,
算得上美人与才子真的同嫁。真是好花样,互相借用。
笔下写得淋漓尽致,像珊瑚架一般,
说要催妆,写新诗的华丽语句,
世人传颂,才子们风流倜傥,
不要轻易描绘眉宇的痕迹。
当记得初三月的夜晚,
想问天上大罗的事情,恐怕小姑和丫鬟们会感到惊讶。
与你的爱人交谈,声音要轻柔。
作者介绍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人,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是洋务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与管理。曾国藩的诗词多描写人生哲理、家国情怀与个人修养,风格沉稳而深邃。
创作背景
《贺新郎》是曾国藩在题写钱楞仙同年玉堂归娶图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新婚的祝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时间与感情的思考。该诗作于清朝,正值社会变革与个人命运交织的时期,诗中蕴含着对传统婚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曾国藩的《贺新郎》以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婚姻的祝愿与思考。诗的开头以“艳福如斯”引入,表达了对新婚生活的美好祝愿,随即回忆起与新郎同年的光辉岁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与共鸣。诗中多次提及华美的服饰和骑马出行,这不仅是对婚礼盛况的描绘,也是对婚姻生活的美好向往。
在描述细节时,曾国藩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象征。通过“雕鞍宝马”和“烂银裳是锦”的描绘,传达出婚礼的富贵与华丽,而“初三月夜”的意象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暗示着新婚生活的美好未来。整首诗通过流畅的语言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青春年华的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新婚的祝贺与美好生活的期待,反映出作者对婚姻、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强调珍惜当下与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曾国藩的《贺新郎》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新婚的祝贺
C. 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D. 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什么?
A. 婚姻的美满
B. 高贵与飞升
C. 生活的艰辛
D. 青春的逝去
诗中“初三月夜”意象的象征是什么?
A. 冬天的寒冷
B. 春天的生机
C. 夏天的炎热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