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3:57
久行忘节序,夙莫但奔忙。
兹旦即长至,我征仍未央。
寒云低树白,边日际山黄。
时睹南来雁,飘零不作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长途旅行中,因忙碌而忘却了节令的变化。如今正值长日,然而我的行程仍然没有结束。寒冷的云层低垂在树梢上,夕阳照耀着远处的山峦。偶尔看到南飞的大雁,它们飘荡而不再继续飞行。
曾国藩(1811-1872),字鹏飞,号涤生,晚号紫阳,湖南长沙人,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他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倡导“中体西用”,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曾国藩的诗词以沉稳、内敛著称,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感悟。
《至日二首 其一》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在长途旅行中的感受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又隐含着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这首诗可能是在节气变换之际所作,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哲理思考。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间的感悟。开头两句“久行忘节序,夙莫但奔忙”点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烦恼,长时间的行走使他对自然节令的变化产生了忽视,这种忽视不仅是对自然的逃避,也反映出对人生琐事的迷失。接下来的“兹旦即长至,我征仍未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状态,尽管白昼已经变长,旅途却依然没有尽头,诗人似乎在感叹生活的无常与艰辛。
后两句“寒云低树白,边日际山黄”描绘了一个清冷而美丽的黄昏景象,寒云低垂,树木被映衬得格外苍白,夕阳照耀下的山峦显得黄昏而温暖,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既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时睹南来雁,飘零不作行”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南飞的大雁在此刻不再继续飞行,似乎象征着一种停滞与沉思。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而精致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
该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忙碌生活中的迷失与孤独。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找寻内心的平静,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寒云”代表了什么?
“兹旦即长至”中的“旦”指的是什么?
诗人看到南来的雁,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1.B, 2.A, 3.B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山居秋暝》更注重宁静的氛围和内心的平和,而曾国藩的《至日》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忙碌生活的反思与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