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1:22
原文展示:
送流人 高启 〔明代〕 汉条应偶触,蛮俗未能谙。 海近风多飓,山昏瘴似岚。 行冲哀甸虎,食畏蛊家蚕。 乡国何年返,县知老日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被流放到边远地区的人的艰难处境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提到,由于偶然触犯了法律,他被流放到不熟悉的地方,那里风大且常有飓风,山中瘴气弥漫。他在那里行走时担心遇到猛虎,饮食时害怕中毒。他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只能在遥远的南方度过余生。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是明代著名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流放者的普遍态度和流放地的艰苦环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高启在得知某人因罪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后所作,表达了对流放者的同情和对流放地恶劣环境的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流放地的自然环境和流放者的生活状态,深刻表达了流放者的孤独和无助。诗中“海近风多飓,山昏瘴似岚”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流放地的恶劣气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后两句“乡国何年返,县知老日南”则直接抒发了流放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预期,使诗歌情感更加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流放者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通过描绘流放地的艰苦环境和流放者的生活状态,诗歌传达了对流放者的同情和对流放生活的深刻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汉条应偶触”暗示了流放的原因是什么? A. 政治斗争 B. 偶然触犯法律 C. 经济问题 D. 家庭纠纷
诗中“蛮俗未能谙”表达了流放者对新环境的什么感受? A. 好奇 B. 适应 C. 不适应 D. 无所谓
诗中“海近风多飓,山昏瘴似岚”描绘了流放地的什么特点? A. 气候宜人 B. 气候恶劣 C. 风景优美 D. 人口稠密
答案: B, C,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杜甫的《登高》,该诗也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和诗人的孤独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启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边远地区的艰苦环境,但高启的诗更侧重于流放者的个人感受,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