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淮南友人》

时间: 2025-08-09 21:45:25

诗句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5:25

原文展示:

寄淮南友人
红颜悲旧国,青岁歇芳洲。
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
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
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思念故国的情感。诗中提到年轻的面容因故国的衰败而感到悲伤,青春的岁月在芳香的洲岸上停歇。不再等待朝廷的召唤,只是空着手持着宝剑游荡。海上的浮云使得驿站的道路变得模糊,而江边的月光也隐约遮住了我的故乡楼房。再次作为淮南的客人,因缘邂逅桂树而停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红颜:指年轻美丽的女子,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美好时光。
  • 旧国:指诗人心中怀念的故乡。
  • 青岁:指青春年华。
  • 金门:古代朝廷的象征,金门诏意味着官府的召唤。
  • 宝剑:象征武士的身份和理想。
  • 驿道:古代的交通道路。
  • 乡楼:故乡的楼房,象征归属和亲情。
  • 桂树:常被视为思乡的象征,桂花香气也代表着思念。

典故解析:

  • 桂树:在古代文学中,桂树常常与思乡和团圆的情感相联系,尤其在中秋节时,桂花的香味更是引发诗人的乡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作品而闻名于世,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歌风格多样,擅长抒情和描绘自然景色,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 《寄淮南友人》创作于李白晚年,正值他游历四方、心怀故国之时。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


诗歌鉴赏:

《寄淮南友人》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开篇以“红颜悲旧国”引出主题,直接点明了诗人在青春年华中对国家衰落的哀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还流露出对个人理想的无奈,尤其是“不待金门诏,空持宝剑游”,既显示出他对官场的厌倦,也暗示了他作为游子的孤独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故乡的向往,“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这里的“海云”和“江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心中那份朦胧而又无奈的乡愁。最后一句“复作淮南客,因逢桂树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桂树的意象再次勾起了思乡的情绪,象征着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与期盼。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青春的感慨,又有对国家的忧虑,最后化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体现出李白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红颜悲旧国:年轻美丽的面容因旧国的衰败而感到悲伤,表明对故国的情感。
  • 青岁歇芳洲:青春的岁月在芳香的洲岸上暂时停歇,暗示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 不待金门诏:不再期盼朝廷的召唤,表达了对仕途失望的情绪。
  • 空持宝剑游:手中虽有宝剑,但却无所用武,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 海云迷驿道:海上的浮云遮蔽了前方的路,反映出旅途的迷茫。
  • 江月隐乡楼:江边的月光隐约遮住了故乡的楼房,象征着对故乡的模糊记忆。
  • 复作淮南客:再次作为淮南的客人,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归属感缺失。
  • 因逢桂树留:遇见桂树而停留,桂树引发了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颜悲旧国”,通过“红颜”比喻青春,强化了情感。
  • 对仗:如“海云迷驿道,江月隐乡楼”,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多处使用自然意象,如“海云”、“江月”,增添了诗的美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个人理想的无奈,表达了李白对人生、理想与情感的深刻思考,融入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颜:象征青春、美好与易逝。
  • 宝剑:象征理想、力量与无奈。
  • 海云:象征旅途的迷茫与不确定。
  • 江月:象征乡愁与记忆的模糊。
  • 桂树:象征思乡与团圆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寄淮南友人》中表达了对哪个地方的思念?

    • A. 淮南
    • B. 旧国
    • C. 海边
  2. “不待金门诏”中“金门”指代什么?

    • A. 朋友
    • B. 官府
    • C. 诗人
  3. 诗中提到的桂树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 B. 思乡
    • C. 力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寄淮南友人》更倾向于抒情与个人感受,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与人道关怀。两者在主题上都涉及思乡情怀,但表现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以上内容为《寄淮南友人》的详细解析,帮助理解诗的深厚情感与艺术魅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送弟侑 诗一首 诗三首 诗三首 上元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堵 行言自为 默转潜移 折矩周规 竖心旁的字 十字旁的字 旋得旋失 崎嵚历落 祖庭 下服 包含谐的词语有哪些 豸字旁的字 赋命 行字旁的字 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摇结尾的成语 至字旁的字 班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