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6:29: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6:29:13
《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
作者: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
朝来九陌带随车。
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
湿薪如桂米如珠。
冻吟谁伴捻髭须。
在半夜时分,银色的山顶上积满了露水,
早晨来到九条小路,伴随着车辙的痕迹。
涛声在江边,烟雾笼罩的水边,瞬间寂静无声。
肚子空空,心有诗情,衣衫也有结;
湿漉漉的薪柴如桂花般香甜,米粒如同珠宝般明亮。
在寒冷中吟唱,谁来陪我捻动胡须呢?
此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苏轼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苏轼作为北宋的著名词人和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概,也有细腻柔和的情感。他一生经历坎坷,曾多次被贬,作品中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作于苏轼贬谪期间,诗人面临着人生的困境与孤独,借景抒情,表达内心的感受与对生活的思考。
苏轼的《浣溪沙·半夜银山上积苏》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个人情感的词作。诗中描绘了夜晚银山积露的景象,早晨的宁静与车辙的印记,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场景。随着诗句的深入,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半夜银山上积苏”,用“银山”来形容雪覆的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接下来的“朝来九陌带随车”,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将时光进行的变化呈现在眼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随着“涛江烟渚一时无”,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更为静谧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波涛声和烟雾的描写更增添了神秘感。此时,诗人内心的空虚感也随之浮现,“空腹有诗衣有结”一语,既表达了身体的饥饿,也暗示了精神的追求。
最后两句“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渴望,诗人渴望有知音共鸣,却又被寒冷的环境所孤立。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苏轼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内心的孤独,反映了苏轼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哲理思考。
“银山”在诗中象征什么?
“空腹有诗衣有结”中的“空腹”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冻吟谁伴捻髭须”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