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8:37
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母丘厚卿三圣院即事
作者: 李壁 〔宋代〕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
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
玉台居上头,连峰郁巑岏。
清泉动古甃,凉颸发轻纨。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
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
送客来到山中的寺庙,客人离去后我独自倚靠在栏杆上。
新生的竹子已经抽出嫩芽,清澈的眼睛如青色的琅玕(美玉)。
玉台位于高处,连绵的山峰郁郁葱葱。
清泉流动在古老的石砖上,凉风轻轻吹拂着轻纱。
黄云像要遮盖天空,杜鹃鸟的啼鸣声酸楚无比。
秋天的农作物也已经播种,豆类和谷物在田间漫延。
我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有些不理想,但我只希望农田里的安宁。
归途转向沙石的荒野,广阔的河流浩荡澄澈。
万物本身都是美好的,我的忧虑何时才能消散?
李壁,生于宋代,具体生卒年不详。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具有清新脱俗的风格,常以细腻的笔触展现生活的哲理。
这首诗写于四月,正值春末夏初,诗人送别好友连帅的母亲,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况。
李壁的这首《四月十八日送连帅母丘厚卿三圣院即事》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诗中通过描写山寺的幽静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前四句描绘了山寺的宁静与清新,竹子、山峰、清泉等意象交织,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后转入对秋播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农田安宁的期望,寄托了对生活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的情感贯穿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尤其是结尾处的“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更是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体现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的渴望。李壁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送客来山寺,客去独凭栏。
新篁已解箨,莹眼青琅玕。
玉台居上头,连峰郁巑岏。
清泉动古甃,凉颸发轻纨。
黄云刮欲空,子规鸣声酸。
秋种亦已布,豆菽行漫漫。
诚知藩寄忝,但愿农亩安。
归路转沙碛,广川浩澄澜。
物色固自好,我忧何当宽。
整首诗围绕送别的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子规”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杜鹃鸟
C. 一种植物
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忧伤
C. 激昂
“黄云刮欲空”中“刮”的意思是?
A. 刮风
B. 刮掉
C. 刮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