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4: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4:56
北地霜浓九月寒,
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
惭愧州人向掌看。
北方的土地上霜气弥漫,九月的寒意袭人,
天刚破晓,我披上驼毛外套,骑上征途的马鞍。
我也知道我的资质并不如麒麟和凤凰,
因此感到惭愧,面对众人不敢抬头。
李壁,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作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达个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观察,风格多样,情感真挚。
《邢台》这首诗创作于北地,诗人可能在此地经历了严寒的气候,触发了他对自己资质与成就的反思。诗人在出征前的清晨,感受到寒冷天气的同时,也引发了对自己能力的自我审视。
《邢台》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北方的寒冷和诗人在破晓时分出征的情景。开头两句描绘了寒霜弥漫的九月,营造出一种凛冽的氛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驼裘”和“征鞍”的意象,表达了他即将踏上征途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在这股勇气的背后,诗人隐含着对自己资质的自省与不安。他用“也知骨相非麟凤”来表明自己意识到与那些杰出人物相比,自己的不足之处,流露出淡淡的惆怅与自愧。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层次分明。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引入内心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我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一句“惭愧州人向掌看”不仅表达了对自己能力的自卑,也反映了对外界评价的敏感。这种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旅途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歌的深度与复杂性。
北地霜浓九月寒:
驼裘破晓上征鞍:
也知骨相非麟凤:
惭愧州人向掌看: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我的反思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在征途开始前的复杂情感,既有勇气又有自卑,体现了人性的真实与脆弱。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自我认识。
诗中提到的“麟凤”象征什么?
诗人感到惭愧的原因是什么?
“北地霜浓九月寒”中的“霜”主要描绘了什么?
可以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我的反省,但李白的诗中更强调豪放与饮酒作乐的情绪,而李壁则是沉思与自省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