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45: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45:19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 其二
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
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
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
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
月亮落下,宫车开始移动,风吹得仪杖显得闲散。
道路上只有人们仰望着凤翣(帝王的车辇),心中依然怀念着龙颜(皇帝的容颜)。
在这个天下太平的时刻,他乘云而去,再也不回来。
圣明的情怀在我心中悲望,夕阳沉落于西山。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擅长用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深厚的感情。刘禹锡的作品常常带有讽刺和批判的色彩,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挽歌三首》是刘禹锡为悼念唐文宗而作,诗中展现了对皇帝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文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然而他的去世使得人们对未来感到迷茫与忧虑,诗中流露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挽歌深情而悲凉,展现了对逝去的皇帝的深切怀念。诗的开头通过“月落宫车动,风凄仪杖闲”描绘出一种冷清的氛围,宫廷的宁静与皇帝的离去形成鲜明对比。月亮的落下象征着光明的消逝,而宫车的动则暗示着权力的变迁与不再。接下来的“路唯瞻凤翣,人尚想龙颜”传达了人们对皇帝的思念,凤翣和龙颜分别象征着帝王的尊贵和威严,人们在怀念中感受到王朝的辉煌与衰落。
诗的后半部分“御宇方无事,乘云遂不还”揭示了在国家安定的背景下,皇帝的离去显得格外突兀与悲伤。这里的“乘云”不仅暗示着皇帝的去世,也象征着一种超脱与无奈,人生如云,终究有离去的一天。最后一句“圣情悲望处,沈日下西山”则以夕阳落山作为结束,画面动人而感伤,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皇帝的悼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情怀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月落宫车动”中的“宫车”指的是:
A. 普通车辆
B. 皇帝的车
C. 贵族的马车
D. 商人的车
“乘云遂不还”中的“云”象征什么?
A. 人生的旅途
B. 超脱与离去
C. 未来的希望
D. 自然的风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刘禹锡的这首挽歌更侧重于对逝者的哀悼与对历史的反思,而李白则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与不羁。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