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金山寺》

时间: 2025-04-27 15:33:14

诗句

尘外岧巉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

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

夜静神龙听呪食,秋深苍鹘起搏风。

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3:14

原文展示

尘外岧巉鹫岭宫,架虚排险出青红。
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
夜静神龙听呪食,秋深苍鹘起搏风。
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

白话文翻译

在尘世之外,高耸的鹫岭宫殿,架设在虚空中,排列险峻,显露出青红之色。
林中的光线巧妙地转映在波涛之上,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东方的白日。
夜深人静时,神龙聆听咒语进食,秋意深浓,苍鹘振翅搏击风。
连接荆楚和蜀地的长江水,尽在回廊的顾盼之中。

注释

  • 岧巉:高耸的样子。
  • 鹫岭宫:指佛教圣地,比喻高远的寺庙。
  • 架虚排险:形容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
  • 沧波:指波涛。
  • 海色遥涵: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
  • 神龙听呪食:神龙聆听咒语进食,形容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苍鹘:苍鹰,比喻勇猛。
  • 连荆控蜀:连接荆楚和蜀地,指长江流经的地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等并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文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绘的是金山寺的壮丽景色,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金山寺为背景,通过描绘寺庙的高耸、险峻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诗中“尘外岧巉鹫岭宫”一句,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而“架虚排险出青红”则进一步以建筑的险峻和色彩的鲜明,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后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如“林光巧转沧波上”和“海色遥涵白日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结尾的“连荆控蜀长江水,尽在回廊顾盼中”则将长江的壮阔与寺庙的庄严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外岧巉鹫岭宫:开篇即以“尘外”二字,将寺庙置于超脱尘世的境界,“岧巉”形容寺庙高耸,“鹫岭宫”则指佛教圣地。
  2. 架虚排险出青红:形容寺庙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显露出青红之色,增强了神秘感。
  3. 林光巧转沧波上:林中的光线巧妙地转映在波涛之上,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
  4. 海色遥涵白日东: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东方的白日,描绘了壮阔的海景。
  5. 夜静神龙听呪食:夜深人静时,神龙聆听咒语进食,形容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6. 秋深苍鹘起搏风:秋意深浓,苍鹘振翅搏击风,比喻勇猛。
  7. 连荆控蜀长江水:连接荆楚和蜀地的长江水,指长江流经的地区。
  8. 尽在回廊顾盼中:长江的壮阔与寺庙的庄严尽在回廊的顾盼之中,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架虚排险出青红”中的“架虚排险”,比喻寺庙建筑在险峻之地。
  • 拟人:如“夜静神龙听呪食”中的“神龙听呪食”,拟人化地描述了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对仗:如“林光巧转沧波上,海色遥涵白日东”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金山寺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圣地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岧巉:高耸的样子,象征寺庙的高远和神秘。
  • 鹫岭宫:佛教圣地,象征庄严和神圣。
  • 架虚排险:形容建筑在险峻之地,如架设在虚空之中,增强了神秘感。
  • 沧波:波涛,象征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 海色遥涵:海的颜色远远地包容着,象征广阔和包容。
  • 神龙听呪食:神龙聆听咒语进食,象征寺庙的神秘与庄严。
  • 苍鹘:苍鹰,象征勇猛和力量。
  • 连荆控蜀:连接荆楚和蜀地,象征长江的壮阔和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外岧巉鹫岭宫”中的“岧巉”是什么意思?

    • A. 高耸的样子
    • B. 低矮的样子
    • C. 平坦的样子
    • D. 弯曲的样子
  2. 诗中“架虚排险出青红”中的“架虚排险”是什么意思?

    • A. 建筑在平坦之地
    • B. 建筑在险峻之地
    • C. 建筑在虚空之中
    • D. 建筑在低矮之地
  3. 诗中“夜静神龙听呪食”中的“神龙听呪食”是什么意思?

    • A. 神龙在夜晚进食
    • B. 神龙聆听咒语进食
    • C. 神龙在白天进食
    • D. 神龙在夜晚休息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登飞来峰》:同样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苏轼《题西林壁》:描绘了寺庙的庄严和自然景观的美丽,表达了对佛教圣地的敬仰。

诗词对比

  • 曾巩的《金山寺》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描绘了高耸的山峰和壮丽的景色,但曾巩的诗更注重表达对佛教圣地的敬仰,而王安石的诗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曾巩的多首诗作,对宋代诗歌有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唐宋诗鉴赏辞典》:收录了唐宋时期的多位诗人的作品,对诗歌有详细的鉴赏和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麻姑山东涉千堆垄至射亭宿黄氏新馆 忆秦娥 其一 雪中拥琴对梅花寓言 山茶 九日 又用韵 少年乐用李贺韵 崧高诗为九江赵使君寿 读亲征诏 秋怀十首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韵 其六 读亲征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成幼 强词夺理 梢婆 双人旁的字 胸怀磊落 不拔一毛 革新变旧 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蛛丝尘网 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隹字旁的字 月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尉迟杯 嚚悍 石字旁的字 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骨的成语 献曝之忱 包含椽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