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时间: 2025-04-30 20:45:29

诗句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45:29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原文展示:

半夜寻幽上四明,
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
何处玉箫吹一声。


白话文翻译:

在半夜时分,我悄悄地寻幽而上四明山,
用手攀着松树和桂花,仿佛触摸到了云朵。
我们彼此呼唤,已经来到无人之境,
不知道哪里传来一声玉箫的悠扬乐声。


注释:

  • 四明:四明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是著名的风景区。
  • :幽静、隐秘之地。
  • 松桂:松树和桂花,象征着高洁和清香。
  • 无人境:没有人的地方,代表宁静和隐逸。
  • 玉箫:一种古代乐器,象征优美的音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约735年-约799年),字子容,号逸人,唐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施肩吾游览四明山时的夜晚,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唐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倾向于隐居于山水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登山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半夜寻幽”,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诗人手攀松树、桂花,感受自然的亲切与美好,营造出一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氛围。

接下来的“相呼已到无人境”,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虽身处幽静之地,但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与欢愉。最后的“何处玉箫吹一声”,更是将全诗推向高潮,音乐的悠扬与自然的宁静交织在一起,令人心驰神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与自在,体现了唐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半夜寻幽上四明”:在夜晚时分,寻找幽静的地方,向四明山攀登。
    • “手攀松桂触云行”:用手攀爬松树和桂花,仿佛触摸到了云朵,表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相呼已到无人境”:与同行者相互呼唤,已然走入无人之境,强调了宁静与隐逸。
    • “何处玉箫吹一声”:不知从何处传来悠扬的玉箫声,增添了神秘感,表现了自然的音乐之美。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玉箫”将音乐形象化,传达出自然的和谐美。
    • 对仗:如“半夜寻幽”与“相呼已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的事物赋予人类的情感,使得景物更生动。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由、宁静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四明山: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静谧。
  • 松桂:代表着高洁与芬芳,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理想与追求。
  • 玉箫:音乐的象征,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与和谐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无人境”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宁静的自然环境
    C. 热闹的聚会

  2. “何处玉箫吹一声”中“玉箫”象征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音乐之美
    C. 人与人之间的争斗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展现隐逸生活的诗作。
  • 李白《庐山谣》:抒发对山水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施肩吾的《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但施肩吾的诗更强调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施肩吾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胡明仲见寄 春游 初直省宿 初到曲江六首 晨起 晨光亭夹径草深庵僧澄锄去之将种桃李 蔡倅羔羊斋 丙寅十月游南华 八月十四夜对月效李长吉 生查子(咏摺叠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兄弟手足 只开头的成语 高车驷马 片字旁的字 包含芥的成语 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被绣昼行 装殓 羊字旁的字 百世流芳 曳引机 屮字旁的字 寤寐求之 邑字旁的字 搀落 山字旁的字 红一字 挑礼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